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工業民科小說推薦> 第五十二章 工業之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工業之花 (2 / 3)

蘇聯人的辦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這種出口外國的車輛,他們更管不過來。

江岸汽車廠就在市裡,車輛就在家門口賣,那多方便啊!領導們對於家門口的這家汽車生產企業,那是特別的有感覺!

廠裡雖然現在不能生產齒輪、軸承等零配件,但是他們和濱城的幾家軸承企業,齒輪生產企業,都有很好的聯絡,在和他們的合作中,也從來沒出過問題。

變速箱可不是畫出來就能造的,和齒輪組材料有密切關係。材料強度等效能不夠,設計再好也沒用。實際工作的時候,如果材料效能不合格,能把變速箱裡面的齒輪全部打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汽車廠現在用的軸承和齒輪,都是省工業局介紹的,由濱城市內的工業單位提供的。

軸承方面,進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時期,軸承工業為滿足“大打礦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車製造廠同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汽車軸承生產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軸承廠又紛紛建立起來,形成了中國軸承工業第二個發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代之初的建廠高.潮中,全國滾動軸承廠家已達600多個。在此期間,短圓柱滾子軸承、球面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都有較快發展,軸承品種規格日趨齊全。

到“五·五”初期,中國軸承製造業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爾濱、洛陽、襄陽軸承廠和sh別的地方可以全名,這個地方為什麼用拼音!難道是沒臉見人?)軸承行業五個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以及星羅棋佈的中小軸承企業。

並建立了綜合性的科研與工廠設計機構和一些行業內的工藝裝備與測試儀器專業廠,形成了佈局基本合理、科研生產和後勤保障較完善的軸承工業體系。

據1977年171個主要企業統計,工業總產值達到10.1億元,軸承產量1.2億套,職工14.7萬人,擁有主要生產裝置4.8萬臺,固定資產原值14.9億元,全員總產值勞動生產率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發展期有較大的進步。

在齒輪的發展製造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十年間,齒輪設計和製造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立起了齒輪機床、工具、量儀、專業齒輪和齒輪箱製造廠。

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齒輪製造行業。低速過載和高速大功率齒輪的設計和生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各種型別的行星齒輪傳動裝置已成批生產了出來。國際上生產的各種錐齒輪的製造技術,我們也已基本上掌握。各種型式的蝸桿副,也已能夠自制。

應用於汽車、拖拉機和機床行業的大批次的齒輪,在產量和勞動生產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於船舶和航空機械的高速和高速過載齒輪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對齒輪齧合原理、精度與檢測、強度試驗與計算、材料與熱處理、高精度高效率製造工藝、新齒形、新工藝方法、新的齒輪型式和結構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強生設計配套捷達的發動機,考慮到國內的現實情況,特意降低了功率、效能。因此現在他們出產的捷達,在低功率的環境下,還未有變速箱齒輪打碎的情況。

不過,林強生始終感覺這個材料問題,是個大事,必須得重視。

幸好現在公路上的汽車不多,齒輪碎了,人也不至於會有多大的事情。像後世的某些轎車,不就經常聽說齒輪碎了,還照樣賣得很好。

不過凡是就怕萬一!這軸承和齒輪,都是核心科技!還就得叫個真,必須得掌握!

現在他們廠出產的捷達,所用的發動機是一臺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機,最大功率57k,最大扭矩128n·。

這在1980年前後是個相當不錯的引數,它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能達到130公里小時的最高車速!

最高速時,除了有點抖之外,沒什麼大毛病。後世的現代車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開。

這對於同期的bj202、212,sh牌轎車是不可想象的!而以90公里的時速巡航時,它的百公里油耗為10升,這在1978年也是很經濟的。202、212、sh牌轎車都在14~5個油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