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就你所知國內和國外在半導體制造上的差距究竟是在哪裡?”俞忠鈺向林強生問道。
林強生看了看俞忠鈺說道:“技術、材料、裝置、優秀的管理者,缺一不可!就我所知,目前國內的這幾項都有些缺失。過去,我們研究的技術往往不能及時的轉化為生產力,同時生產力的落後、生產管理者的認識不足也不能很好的認清技術就是生產力就是企業的競爭力!”
看到周圍人都看向了他,林強生毫不客氣的指出:“我認為很多生產管理者不瞭解技術不瞭解市場。才是我們國家技術跟不上國際的最大因素!缺乏競爭力、競爭意識,對技術升級麻木甚至抵制。才是國內發展技術的最大阻礙!”
“國內長期處於低階市場環境也是造成我們國內同發達國家技術落後的主要因素,試想如果國內市場對新技術極度渴望,生產管理者認識到只有不斷運用新技術才能讓企業更好的開拓市場,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不斷的產生新技術新思想,這些新的東西不斷被企業運用到工作中去,讓企業技術不斷的升級生產力不斷的提高,有這個良好的迴圈,國內的技術就會不斷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林強生還有話沒說出來,那就是國內的管理者們大多是外行領導內行,拍腦袋拍屁股的決定多,造成了重複建設科研經費白白浪費的局面。不過這樣的話就不好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了。
眾人聽到林強生的這番話後都互相看了看,這是林強生赤.裸.裸的在批評國內的制度啊,他們一時之間都不好接茬了。
林強生的話讓萬里也緊皺眉頭,他也不得不承認林強生說的一些是對的,但是這個事也只有林強生能說出來敢說出來。
就在這個氣氛奇妙而尷尬的時候,俞忠鈺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嘛林先生,據我所知國內還是有著一些上進的企業管理者的,就比如老俞我!”
眾人都笑了起來,俞忠鈺的一番圓場讓大家都輕鬆了不少,林強生回過味來向俞忠鈺投去了一個感謝的眼神然後說道:“除了材料和裝置兩方面,我覺得國內在電子技術上的投入也走錯了方向!”
“就拿晶片產量來說,很多人覺得國內自己做的晶片非常少,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甚至在電子價格高企的時候,一塊新片就賣到500元的高價,一臺收音機才多少錢?一臺電視機才多少錢?有人回答晶片設計、研究能力國內多麼欠缺之類的,這方面固然有。但拋開這兩個方面不談,只說製造,以微型計算為例,我相信國內絕對有實力把它搞出來的,但是為什麼還是沒有製造微機的企業呢?這就體現了製造、生產、整合等困難。國內搞什麼喜歡一擁而上,不管技術配套產品配套,我們先把東西做出來再說,這就造成了產業佈局雜亂無章,也許製造電路板的企業在bj,但是生產晶片電容的企業卻在sh,那麼bj怎麼辦,可能該企業的領導會說,那我們自己建一個晶片工廠好了。不管技術能力行不行,反正建起來之後就用我們自己的東西,成本不是下來了嗎,不是解決了富餘人員了嗎!可是晶片製造廠絕對不同於一般的工廠,它絕對不是人力密集型的,也不是說搞就能搞起來的。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裝置密集型,就像我的晶片廠整個工廠滿滿的都是價值不菲的裝置。這裡的裝置是一般的工廠能夠解決的嗎?!製造分為兩大支撐部分裝置與工藝,我這裡只說裝置,我這裡有的裝置最貴的達到上千萬美元,幾百萬美元的都是一般般!”
眾人聽著林強生的話再看向周圍全是自動化的裝置,各種機械臂、自動化傳送裝置、加溫器、感測器、精確的走位、時時的溫度控制,就連氣體流量也被精確的控制。
尤其是這裡的工作人員,他們專注的眼神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給參觀人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晶片加工車間需要的操作人員非常少,這裡只有不到二十名技術人員,這些人都是林強生百裡挑一選出來的人才,他們都是由林蘭英等老專家老教授推薦來的學生組成。
中國人很聰明,但太聰明瞭。和國人相比,日本人韓國人卻非常踏實、認真,可以說是有些死板,但這種性格卻非常適合對細節要求很高的半導體制造業。相比而言,國人在這方面就欠缺了許多。
林強生特意針對人員的性格特點,選撥的人極其的要求認真踏實,甚至越是死板的性格林強生越喜歡,他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勝任半導體制造工作!(未完待續)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