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工業民科林強生> 第八百九十九章 本田的黑科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九十九章 本田的黑科技 (2 / 2)

對於1來說,大量使用高強度鍛造鋁、鈦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只能用錢砸,各家車隊可以說比的就是財力!

當然,還有精密加工,這也離不開巨量資金的投入,還有氣缸活塞對中、高轉速下的氣密性都是巨大的挑戰,1的發動機產量就那麼幾臺,都是慢慢磨出來的。

散熱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因此1兩側都安裝了碩大的散熱器,像法拉利賽車兩側都有飛機引擎似的進氣口。

在一些細節的設計上同樣是為超高轉速服務,比如氣門,都知道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很,但是放在1上也是不夠用的。

一般的鋼製氣門彈簧根本不敷使用,昂貴材料如鈦合金又做不了彈簧,因此1的氣門採用的是氣動回位方式,完全靠氣門中的氣流將氣門“衝”到位置,甚至要用氮氣瓶提供能量而不是傳統的凸輪。氣門當然是鈦合金的了,很貴的。

進排氣系統同樣有獨到的設計,比如可變長進氣道、分段排氣,在低中高轉速中,幫助發動機提高維持轉矩輸出。

上千度的溫度,每分鐘一萬多的轉速,火花塞每秒點火一百多次,氣門每秒開合一百多次。這些對材料的強度,耐用度,潤滑系統,程式的設計,點火的精準度,要求都是頂級的。

所以賽車的引擎,有一點點問題就會拉缸,爆缸。現在的1賽車引擎,幾乎不考慮整機耐用性,一站就報廢都很常見,很多車隊也這樣做。當然以後隨著國際汽聯規則的改變,轉速降低,引擎的耐久度也提高了,但也是兩站一臺引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本田引擎的到來,賽車設計團隊工作的深入,林強生對於1這項大賽也更加了解了。

他覺得,方程式賽車,排量其實和家用車也差不多。要在有限的條件下提高轉速,有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設計成高轉速系統,散熱,潤滑系統都在為高轉速工況服務,然後一些阻礙轉速提高的部件就可以大膽最佳化減重,比如活塞和連桿,曲軸,甚至是外圍的輪轂輪胎都採取了輕量化設計,缸壁、曲軸、連桿都變得薄了,這樣的代價當然就是耐久度的大大降低,還有不考慮成本的熱熔輪胎。

1難怪這麼貴,幾百萬人民幣造出來的車子,大概也就是一站地的程度,除了殼子座椅等可以保留,內部幾乎全要換新。

瘦身以後的活塞和連桿做往復運動不再過多的消耗動能,轉速就這樣提高了。缸壁的材料、機油的潤度,也會對高轉速起作用,而承受如此高的轉速和增壓值的缸體、活塞、連桿的材料強度才是這臺引擎的靈魂所在。

誤差小於50的活塞、可承受接近1300倍重力加速度的連桿、經過高轉速處理的曲軸和全鎂鋁合金的缸體,當然還要加上極為精密的加工技術。

要知道這可是在八十年代,所以當林強生看到本田的這臺爆改167引擎後,簡直驚訝的難以相信,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工業產物。

本田的材料科技和精加工技術,才是保證這臺極致機器的基石,顯然東星的這兩方面和本田相比還差得一大塊,見到實物才讓他懂得彼此之間的差距,看來1大賽的確是檢驗科學和工業技術的一個重要標杆!。..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