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這裡人很舒服,衣食無憂,錢幾輩子都花不完。
這是他自己的狀態。
可農業真是越來越難了,林雙看過一些調研文章,說現在在農村開展農林專案,有錢也不容易僱到人。
有時就算僱來農民幹活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由於幹活的都是年齡大的農民,只能讓他們幹一天就得休息幾天不幹活。
出現這樣現象主要是因為農民幹其他工作掙得更多,例如在市政幹一天綠化就能掙120元,活也比干種植基地輕鬆很多。
再加上農業確實利潤低,特別是承包土地的種植基地的利潤更低,很多種植基地無法支付更高的工資,他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在種植基地打工的農民的積極性並不高。
農業勞動力的流失對於農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解決問題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在農村建設適合的工廠。
最理想的生活,不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嗎?
這種事,因為投入大,也要動腦子,還要考慮市場,除了政府動手,也就是林昭這種資本家才敢玩。
林雙手機一亮,來了一條訊息
兩個提案邀請自己點評,主提案人是麗菲。
提案之一:在合適的地方多挖水塘和水渠。
提案之二:把居住小區的圍牆改成籠牆生態體。
“這個麗菲,還真的是聰明....”
林雙往下翻,直到看完兩個提案,心中暗暗吃驚。
唐古麗菲的第一個提案說到,她想讓人在很多缺水的地方提前開挖塘渠系統,這樣如果出現雨量豐富的情況,就可以把水留住而不是平白流走,又水土流失,下游又可能出現洪災。
第二個提案,麗菲想改造現在的圍牆。
現在的牆只是牆,如農業園那樣,在牆兩邊像建房子一樣搭格子架,配套上合適的作物,可以把流浪動物放進去養,由圍牆所屬的物業居民自發管理。
不但有文字,還有圖。
手機響起。
“麗菲,我看到了,很好....是初步方案嗎?”
沒過一會,唐古麗菲興奮跑過來:“怎麼樣?”
“很好很好,我可以誇一萬遍,然後呢?”
“然後就等啊,這只是初步方案,還要把所有細節都考慮到,然後要做設計,把需要的材料做出來,再挑些地方做試點,”
唐古麗菲轉身跑開,“我去找昭姨要錢。”
“我也有錢的。”
林雙喊了句,只得到一個背影,無奈坐下。
喜歡法學生猛請大家收藏:()法學生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