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什麼都有旋律的話,這就是天才音樂家。”林雙笑道。
“旋律其實一直存在,他們只會被發現,而非被創造。”
“那麼為什麼記不住?”
“可能是跟發燒有關係,發燒會引起記憶力下降,記憶物質合成受影響。”
林昭還說了一種可能:“腦子裡頭自發產生音樂旋律並非極其罕見,很多人都有,這其實是一種自動計算過程。”
林雙知道一個網站,號稱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都在這個網站裡了。
準確地說,是一個八度內,所有音符的組合方法。
兩個程式設計師用6天時間,以每秒30萬段的速度,暴力生成了687億段組合。只能稱為組合,而不是旋律,因為旋律要求更高。
節奏感和節拍在這裡不存在。
無情的演算法機,只負責將所有音符組合的可能性列出來,至於好不好聽、有沒有可行性,沒有辦法判斷。
理所當然,大多數音組無法入耳。
但無所謂,這就是全部的可能,包括了好聽的,不好聽的,難聽的,沒法聽的所有可能。
龐加萊迴歸:如果一隻不死的猴子,一直坐在打字機前瞎打,那麼它最後一定能敲出一本《莎士比亞》著作。
而全球的音樂,2011年之前的也一共才發行過7900萬首。
這個八度內,從此沒有新歌。
太暴力,太魔幻了,簡直是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不靠靈感不用樂理,這兩個程式設計師生成旋律的方式,用的是排列演算法。
用一個演算法把一個八度內所有旋律的呈現方式都集齊了,召喚出的不是神龍,而是一個龐大的音符庫。
這個網站將這個音符庫,全部進行了無版權公開。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些旋律,而不必擔心被提起訴訟。
無論是原創歌曲、還是用來訓練ai,版權流氓可鑽的空子少了大半。這些年來,因為沒有被用過的旋律正在變得越來越少。如果100個創作者每秒創作1段新旋律,那麼248年,這些旋律就會被用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什麼99的流行音樂都會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這樣的程式碼,與其說是行為藝術,不如說是一種呼籲,畢竟12個音符生成的所有旋律,遠不能代表鋼琴上88個音組成的樂曲。
他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讓版權問題引起重視,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一點自由的空間。
“要成為超級大腦了嗎?”林雙好奇問道。
“這個不要。”
“為什麼不要?”
“嗯,不是說其實大腦沒有浪費的地方,都有用,只是整理分類的效率不一樣,如果說真的成為超級大腦,一定會把我現在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唐古拿起筆,在指尖輕輕轉著。
“還挺有見識。”林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