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腦霧症是雙向的嗎> 第三十三章 九歌山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 九歌山鬼 (2 / 2)

看君似是羲皇上

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

這些在古詩中不常見的詭異描述。佔滿了整首詞的篇幅。最後甚至加了一句“石浪,庵外巨石也,長三十餘丈”的注釋,讓人摸不著頭腦。三十餘丈,換成現在大概有一百多米。)

當時辛棄疾所閑居的帶湖,現在在上饒城外,因其“枕澄湖如寶帶”而命之曰“帶湖”,史料中,署名戴表元做的《稼軒書院興造記》記載:然稼軒之居,未久蕪廢,辛氏亦不能有之,辛已歲,太守會稽唐候震因豪門之訟,閱籍。則其址為官地,明年(1274年)乃議創築精舍,以居生徒。

從歷史年份上看,辛棄疾閑居的老房子,沒多久就荒廢了,辛氏家族也不敢把這套房子佔為己有,在辛棄疾重新履職1196年)後的1274年,才重新返修。

意思說,中間有近80年,這個宅院是無人問津的。

聽張非一板一眼的講述歷史故事,楊亦並沒有插話,他相信,老友在這時候說的史料,必定跟邪神教的祭祀有巨大聯系。

張非講述完了,便問楊亦:“你有什麼看法嗎?”

楊亦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山鬼謠,首先這個詞牌就挺怪的,辛棄疾作為一個熱血詞人,寫這種志怪小說一樣的詞,有什麼寓意?還有,在辛棄疾離開赴任之後,為什麼將近八十年,這個地方始終沒人敢去?綜合這些線索,我猜,大概是辛棄疾在閑居的時候,碰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影響了他,甚至讓整個城市都忌諱如深,不敢多提,那塊地方也被劃為禁區。”

“想的很好,我再結合史實告訴你,在辛棄疾去世後的第二年,宋金嘉定和議,宋朝對金的一項屈辱媾和,就簽訂了。”

“你的意思是說,辛棄疾在那之後成為一代強者,獨力對抗大金,之後英年早逝,宋朝因為失去了這個頂樑柱,馬上跪在大金的腳下?。。。。講真,這個題材很好,可以拍一部超牛的架空歷史電影。”楊亦只要一産生聯想,就停不下來,嘴裡繼續不停的想著橋段。

“差不多,和我們考古的結論相仿。”張非並沒有制止自己的老友胡思亂想。“辛棄疾的英年早逝,以及使用的詞牌名,都跟祭祀有關。”

“啥?我沒聽懂,你說簡單一點。我腦子不大好使。”楊亦驚奇的睜大了眼睛,催促老友趕快說下去。

“根據暗影組織幾位考古前輩和冒險家的推測,當年的辛棄疾,確實受到了類似祭祀儀式的影響,他後期的詞作中,類似‘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樣的強者語非常多,縱觀辛棄疾整個人生,都是在逆天行事,可惜英年早逝,並沒有挽救衰敗的政權。”

“好吧,如果組織內部這樣推斷,肯定做了大量研究,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了,那我姑且就繼續按照這個路線進行推理:在辛棄疾的一生中,始終都在堅持寫詞,那麼是不是側面說明,收到邪神祭祀的人,還能保有自己的神志?”楊亦問到。

“不,在歷史上,辛棄疾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被神秘勢力打斷了祭祀。”張非說,“這詞牌名‘山鬼謠’的出處,是戰國時期,由屈原負責整理的《九歌》之一。”

“九歌,你說的是屈原的《楚辭》?”

“對,而九歌,是楚辭裡面,專門用來祭祀的歌曲。”

“《九歌山鬼》,小時候我還背過:‘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有一個人,站在山上,又是下雨有是打雷。。。。。。。等等,這首楚辭裡形容的環境事物,怎麼和辛棄疾的‘山鬼謠’一模一樣?!”

“很厲害啊,楊亦大佬!聯想能力很強!論舉一反三,我只服你。”張非訝異的說道,這個聯系,也是組織內資深的考古文學人士發現的。“為什麼相隔千年的詞,內容會一樣?因為幾千年來,中土祭祀的過程,都是一樣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