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金煌煌> 金黃葫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金黃葫蘆 (2 / 3)

王大人清了清嗓子,鄭重其事地宣佈道:“此寶葫蘆神異非凡,理應由兩家共同分享。”他的聲音在縣衙內迴盪,每一個字都顯得異常清晰和有力。話音剛落,衙役們便忙碌起來,他們從庫房中取出了那把傳說中的鎮庫寶刀。這把刀據說是由一位高人所鑄,鋒利無比,能夠斬斷世間一切難斷之物。

衙役們小心翼翼地將寶刀捧到王大人面前,他接過寶刀,仔細地檢查了一番,確認無誤後,便示意開始切分寶葫蘆。衙役們將寶葫蘆放置在一塊堅固的石臺上,然後緩緩地將寶刀對準了葫蘆的中心。

然而,就在寶刀剛一觸碰到葫蘆的瞬間,突然間風雲變幻,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整個縣衙都被籠罩在一片混亂之中。百姓們驚慌失措,紛紛尋找掩護,而王大人則穩如泰山,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即將發生的奇蹟。

在狂風中,人們聽到了一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彷彿是天地間最原始的力量被喚醒。葫蘆竟然炸裂開來,從中散發出耀眼的金光,那光芒如此強烈,以至於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閉上眼睛,以免被刺傷。

當金光漸漸消散,人們的視線逐漸恢復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在那光芒的中心,竟然出現了一個女嬰。她緩緩降落,彷彿是從天而降的神靈,身上纏繞著一條半金半黃的臍帶。臍帶的末端竟然連線著兩段藤蔓——一段金黃,屬於金家;另一段黃赤,屬於黃家。

女嬰的降臨,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金家和黃家的代表更是目瞪口呆,他們從未想過,這寶葫蘆竟然會以這種方式來解決兩家的紛爭。女嬰的出現,似乎預示著兩家將來的命運將緊密相連,而這個神秘的女嬰,或許就是兩家和解的象徵。

王大人站起身來,他的臉上露出了罕見的笑容。他宣佈道:“今日之事,實乃天意。金家與黃家,從此以後,應以和為貴,共同撫養此女,讓她成為兩家和平的使者。”百姓們紛紛點頭稱是,看到這神奇一幕,他們相信,這個女嬰的降臨,將會為這個古城帶來前所未有的和諧與繁榮。

金守誠夫婦和黃伯庸夫婦目睹了這一奇蹟般的誕生,他們的心情激動不已,都爭先恐後地想要抱起這個剛剛降臨人世的女嬰。

王知縣站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切,他再次仔細地審視著女嬰的臍帶,突然間,他驚呼道:“此乃‘雙生藤’之兆,根據上古傳說,唯有聖主降世時才會有此異象。”他的話語在場的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一時間,整個房間充滿了驚訝和敬畏的氣氛。

王知縣的臉上露出了嚴肅的神情,他深知自己所作的判決將會被載入史冊。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宣佈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這個孩子,將姓金和黃兩家之姓,取名為金黃,並規定兩家輪流撫養這個孩子,每月初一和十五交換撫養權。”這個決定不僅體現了對事實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兩個家庭的公平。

隨著王知縣的判決,金黃這個名字很快就在村子裡傳開了。人們紛紛議論著這個女嬰的出生,以及她所代表的特殊意義。一些老人回憶起古老的傳說,講述著“雙生藤”出現時的種種奇蹟,而孩子們則好奇地聽著,眼中閃爍著對未知的嚮往。

第四章:符女初醒

元豐七年清明,金黃蹲在黃藤下,指尖捏著片剛落下的花瓣。三歲的她穿著金守誠用貨擔碎布拼的虎頭鞋,鞋面上繡著黃氏新學的藤蔓紋,此刻正隨著她的動作輕輕起伏。隔壁傳來黃伯庸吟誦《論語》的聲音,卻見她突然將花瓣按在青磚上,金粉竟滲出脈絡,在磚面畫出微縮的神農架地形圖。

"阿爹你看!"她仰頭笑,髮間彆著的黃絹蝴蝶結沾著金粉,"山裡頭有好多人睡覺呢!"金守誠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見磚上金粉聚成密密麻麻的小點,形似沉睡計程車兵。歐陽景恰好踏入院門,見狀猛地按住他肩膀,袖中羅盤指標狂轉:"此乃'兵魂視',女公子能看見神農架兵冢!"

黃氏端著繡繃出來,見女兒掌心符文發亮,竟在磚面投射出藤蔓虛影。自金黃週歲抓周時攥著玄武硯不放,這樣的異象已非首次——上月她摸了黃伯庸的《春秋》,硯中墨水便自動寫出"長勺之戰"的兵陣圖;前日碰了金守誠的貨秤,秤桿竟浮現出"公平"二字金篆。

"該讓她學認字了。"黃伯庸不知何時到來,手中捧著《三字經》,書頁間夾著曬乾的金藤花瓣,"昨日她在我院中用樹枝寫'仁'字,竟引來了三隻喜鵲。"他話音未落,金黃已踉蹌著撲向他,小手掌按在《三字經》"人之初"三字上,竟將"初"字幻化成刀兵相交之形。

歐陽景取出星象圖鋪在石桌上,用金粉標出北斗七星:"女公子掌心符文對應'天乙貴人'星,需以星象啟蒙。"他指點著搖光星,"此星主兵戈,對應金藤;開陽星主生育,對應黃藤。兩星交匯之處,正是她的命宮。"金黃突然伸手抓住搖光星金粉,任由它們在掌心聚成小旗模樣。

巳時三刻,黃氏在繡坊教金黃認絲線顏色。小女孩卻盯著染缸裡的金黃雙色染料出神,忽然取過繡繃,用指尖蘸著金漆畫了個小人。黃氏驚呼——那小人竟從繃上站起,手持繡針跳起了《霓裳羽衣舞》,針腳過處,空氣裡綻開金色菊紋。

"這是...剪紙術?"黃氏顫抖著撫摸小人,發現它竟是用金粉與黃絹纖維織成,"可你從未學過..."金黃仰頭看她,眼睛裡映著染缸裡的藤蔓倒影:"娘,是藤教我的。它說...說我該給它們穿衣服。"話音未落,小人突然化作金粉,飄向窗外的金藤,在藤葉上聚成甲冑紋樣。

申時,黃伯庸在私塾講《禮記·內則》,金黃趴在窗臺上看學生們描紅。忽然有個學生打翻硯臺,墨汁潑向她的衣袖。她抬手阻擋,袖中竟滑出張黃絹,上面用金粉寫著"止"字——正是前日她給紙人畫的封印符。墨汁觸到符篆瞬間凝成冰晶,碎成八片飛向八卦方位。

"此乃'遁甲符'!"歐陽景不知何時出現在廊下,撿起冰晶碎片,見上面映著"景門"字樣,"女公子無師自通,竟能以童子血為引,催動上古符術。"他轉向黃伯庸,"先生可還記得,三年前赤星墜地時,藤上露珠凝成'臨'字?此女已掌握九字真言中的'臨、止'二符。"

戌時,金守誠在貨擔裡整理剪紙工具。金黃抱著玄武硯爬上凳子,蘸著金粉在宣紙上信手塗抹。當她畫出第七個小人時,硯中墨水突然化作墨龍,繞著紙人盤旋三圈,竟將小人捲入畫中。金守誠湊近細看,見畫裡小人正在排兵佈陣,為首者赫然與關平兵符上的武士一模一樣。

"阿爹,他們說餓了。"金黃扯他衣角,指向畫中,"要吃...要吃帶'武'字的東西。"金守誠茫然間,金黃小姐:"北斗第七星曰武曲,主兵事。女公子需以'武曲金'為引,餵養兵魂。"她將鼎中金粉撒在畫上,紙人突然動起來,張嘴吞掉金粉,甲冑上隨即浮現"武"字紋路。

子夜,金黃在黃藤下熟睡,雙生藤自動編織出防護罩。黃伯庸隔著牆觀察,見藤蔓在月光下投射出《周易》卦象,正是"地火明夷"變"地水師"——光明受損,轉而興兵。他握緊手中的《孝經》,卻聽見書頁裡傳來金戈鐵馬之聲,低頭一看,書中"忠"字竟滲出鮮血,在"心"字上畫了道橫戈。

神農架深處,關平兵符震動愈發劇烈,符身"戊己土德"四字已完全被金血覆蓋。石室內,青銅棺槨的玉簡浮現新字:"符女三歲,兵魂初醒,當以金藤黃絹為衣,北斗星芒為食,切記不可過早就藩。"玉簡旁的藤甲突然發出龍吟,甲片上的"護主"二字與金黃掌心符文遙相呼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