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6章 戰神之名 (2 / 2)

西秦與大燕在這次事件中默默達成了共識,欲分勝負,必先滅北漢。戰後,西秦大軍消無聲息地遁走,彷彿消失在了這個世間一般,在西秦地界休養生息,十年未見其出。北漢失了一員猛將之後卻心有不甘,再次作妖,挾持了所有在北漢成家立業的大燕百姓,命褚洄隻身前往北漢王城,欲將其活捉侮辱,為北漢猛將呼察赤報仇雪恨。

當時的訊息引起了一眾百姓的嘩然,還有遠在燕京的掌權者們。

這件事情到底如何抉擇,簡直如鯁在喉。掌權者以為不該為了普通百姓的性命損失一員大將,更何況還是早就已經去北漢定居的百姓,相當於“叛國”,無論是在北漢做營生還是在北漢娶妻生子、或是遠嫁北漢的百姓,皆算不得是大燕子民。他們的價值加起來可遠沒有一位能徵善戰,武功卓絕的少年武將價值高。

百姓們分三派,一派燕京的掌權者們意見一致,定居北漢的則不算是大燕人,沒由來為了他們犧牲大燕戰神之尊,畢竟隻身一人前往北漢王庭幾乎可以說得上是去送死。無論他是否武功高超,亦或是計謀過人,定沒有那個可能從千軍萬馬之中脫身而出,安然無恙。

一派則是滿懷期待與敬畏,希望這位少年戰神……不,應該說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從少年變為青年的少將軍,能再一次給他們帶來奇跡,就像幾年之前在平嶺之外,取下呼察赤首級的那一刻。他們大多是有親屬在北漢,或是心懷仁慈,不願看到血流成河場面的,只單純的希望這個世上不再有戰爭,希望這個世間充滿和平與希望。

還有一派百姓則是全將麻煩與怨氣歸結在朝廷之上,怨他們與北漢相爭,怨他們無所作為,怨他們不能提出條件與北漢相商。無論是哪一方,沒有一個將源頭與仇恨掛在鎮西軍頭上,掛在豫王和褚洄頭上,他們只有滿滿的愛戴和憧憬,願將自己的全部拿來報答這西北的錚錚鐵石。

無論爭吵如何,最後結果,褚洄還是去了。

隻身一人,提一槍,打一馬,寬闊的肩膀上懸掛一柄輝月弓,在沙塵漫天的旱季,打北境而過,一人前往北漢王庭。

路途經一月有餘,千萬百姓相送。帶著無數的牽掛和期盼,沒有一絲怨言,沒有半點表情,彷彿只是去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是創造奇跡的人,也是守護奇跡的人。炎炎夏日,王庭之上的風采決然,睥睨眾生,極盡瘋狂。

他挾北漢王阿瓦達,高立王宮之上,那一日足以由北漢萬千眾人銘記於心,記住那個令敵聞風喪膽,小兒夜啼的名字。

褚洄。

蕭蕭然一人來,簌簌風塵一人走。走時還帶走了猛將呼察汗的右臂,將他從雲端拉到了地底。

在大燕子民盡數離開北漢之後,那青年,一襲墨衣已盡染鮮血。黑與紅交織,令人見之觸目驚心。

渾身中三十六箭,刀傷七十二處,筋骨盡斷。若非北漢有暗閣據點在,只怕這個身負重傷的男人再也沒有辦法離開北漢,回到大燕的土地上了。

然,就是這樣一個後起之秀,新晉的年輕將軍,卻在同時聲名響徹大燕土地,遠播西秦,傳遍北漢,直奔南疆。這片廣闊的土地之上,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大燕有位鋒芒畢露的年輕人,一塊有稜有角如琢如磨的墨石。

自後六年,北漢都不願再與他打交道,見之繞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