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之北的通州碼頭上,紫衣姑娘也早已坐上了客船,懷著焦急的心情南下南京。
為了給白玉蘭留下足夠的時間佈置陷阱,張知節並不著急趕路,一路上走走停停十分悠閑。
齊彥名一行很快越過了十分悠然的錦衣衛大船,直赴南京。
但是官船抵達淮安之後,卻就此停了下來,彷彿在等待什麼。直到兩日後,高勇急匆匆來到船艙,低聲稟報了一番。
張知節聽完之後十分滿意的點頭,然後吩咐道:“立即起航,全速南下,直奔南京,沿途不再停留!”
錦衣衛的官船路過名揚天下的揚州,也並未停留,一改先前的悠然之態。
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南京已經不再是大明朝的政治中心,但是南京依然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再加上是歷朝古都,十分繁華,實為江南第一大城,論繁華甚至比之北京猶有過之。
永樂帝遷都北京,帶走了絕大多數的達官貴人,但是南京畢竟是南方重城,況且意義非凡,當時也有一些勳貴被永樂帝留了下來。
其中最為顯赫的就是魏國公府,也是南京城裡唯一的一座國公府。當年魏國公府與皇室的複雜恩怨,已經隨著百年風雨,煙消雲散了。
南京城的官員新舊更疊頻繁,唯有魏國公府留守南京歷經百年屹立不倒,與大明朝同呼吸共命運。百年的經營使得魏國公府成為了南京,乃至南方的龐然大物。
這日的魏國公府突然側門大開,竟然整齊的湧出了上百僕從,徐鵬舉小公爺帶著數十家將,施施然出了門,然後又慢慢駛出了幾輛馬車。
路過的行人都紛紛側目,即便是魏國公府也難得見到這麼大的陣仗,可見一定是有什麼大事才是。
徐鵬舉騎著高頭大馬,一路帶著人馬浩浩蕩蕩前往南京碼頭,之所以這麼聲勢浩大,是因為有一個人今天到了南京。
自從接到京城的來信,徐鵬舉就已經在府裡挑了一座華麗的院落收拾的幹淨利落,每天都派人在碼頭上候著訊息。
終於在今天傳回了訊息,一艘錦衣衛的巨大官船來到了南京碼頭,已經等待許久的徐鵬舉,立即點起上百僕從,準備前去迎接。
好巧不巧自己妹妹也知道了,非要跟著去,徐鵬舉無奈只好帶上了幾輛馬車。
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聲勢浩大,街上的行人遠遠看見都趕緊閃到一邊去,畢竟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或許不知道司禮監掌印太監,不知道內閣首輔,卻不可能不知道南京城根深蒂固的魏國公府徐家,不知道威震南京的小霸王徐鵬舉。
之所以這麼聲勢浩大,一方面是顯示出接待張知節的隆重,另一方面是想要掙一下自己的面子。
上一次在北京自己是栽得很沒面子,但是在南京,我徐鵬舉,那可是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