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提督軍營就真的成了將軍了,這張知節不學無術,還不知道讀沒讀過兵書呢,就算讀過兵書那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正德皇帝為何突然決定了派張知節提督軍務呢,主要是緣於對張知節一直以來無所不能的盲目信任。再加上他曾經親眼見過神機營在張知節手上變成了威武雄壯之師。
既然空閑之餘練兵練得這麼好,那打仗的水平肯定也不差。所以正德皇帝心裡決定下來了,擇一能臣良將那肯定非張知節莫屬啊!
正德皇帝這樣想群臣可不這樣想。雖然大家對於張知節扳倒了劉瑾肅清了朝政十分贊賞,一般的事情也就不跟張知節計較了!
像皇上給張知節加了個太子少保銜,多少大臣辛勞一輩子都得不到啊,卻被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頂在了頭上,多少人豔羨不已啊!
群臣雖然覺得張知節年紀輕輕加封太子少保不妥,但是想想張知節也算是有大功於社稷,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這和領軍打仗畢竟不是一碼事,此事可不能捏著鼻子認了,兵部尚書劉宇當即出列沉聲道:“皇上,賊兵勢大不可小視,張知節雖然年少有為,但是畢竟閱歷不足,又從未領軍過,還望皇上另擇能臣良將!”
兵部尚書掌管兵事,此時出言反對非常夠分量,但是接下來不止兵部尚書,都察院的左右都禦使也出列反對。
最後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出列道:“皇上,兵者乃國之大事,不可兒戲!如今賊勢愈演愈烈,朝野期盼王師克定不寧,望皇上選派能臣良將,一舉平定地方,還山海一個安寧!”
“兵部侍郎陸完乃是二甲進士,學富五車,更是精通兵書,久在兵部任事,頗通戰事!還請皇上三思!”
李東陽說完之後,群臣齊齊俯身高聲道:“還請皇上三思!”張知節在後面十分突兀,群臣俯身應和,他在後面俯身也不是,不俯身也不是,十分尷尬。
張知節雖然被幾位朝廷重臣炮轟,倒也沒有生氣,只是覺得有幾分尷尬!畢竟他自己都覺得正德皇帝的這個決定有幾分草率,更何況朝中大臣了!
畢竟自己年輕識淺,不是什麼將門虎子,更是從沒有表現出什麼卓越的領兵能力,充其量不過中規中矩的練過兵,若是因此滿朝文武為了迎合皇帝而毫無意見,那豈不是大明堪憂!
張知節沒有生氣,但是正德皇帝卻是臉色鐵青,肺都氣炸了!前面張知節提出的雙管齊下之策還贏得群臣大肆贊賞,怎麼自己提議張知節領兵就都反對起來了!
正德皇帝怒哼道:“你們在這裡吵吵嚷嚷的半天了,也沒見你們提出什麼平亂之策!剛剛那雙管齊下之策就是張知節提出來的,朕覺得很有見地,你們聽了不是也都說好嗎?”
“滿朝文武沒能提出個可行的策略,張知節提出來了,這還不是能臣良將嗎?你們身為朝中大臣,要忠公體國才是,不能想著嫉妒賢臣!”
下面的群臣聽了都十分吃驚,沒想到這雙管齊下之策竟然是張知節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