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琅王懶得跟這些個人做戲,連看不都看那馬側妃一眼,便將人打發了。
等他入府洗漱,換了衣服後,便坐在軟塌上一邊吃果子,一邊跟瓊娘說起了這事兒。
瓊娘替琅王剝掉葡萄皮,將瑩瑩亮的果肉放入他的口中道:“這幾日裡,宮裡的娘娘們總是要與我相聚,我覺得這不甚好,我們一個外鄉藩王的身份,若是跟皇子們太親近了,總是叫人疑心是要結黨幹涉立儲,既然大哥的事情已經了結,我們不若趁早回了江東吧。”
琅王思度了一下,便將柳將琚無意中發現了魏家與匈奴勾結的事情。
瓊娘聽了,倒吸一口冷氣。她前世裡雖然早在邊關匈奴起兵時,便早早離開人世。
可是就在她入井的那一年,邊關已經不甚太平,一向跟沅朝兩廂靜好的匈奴人蠢蠢欲動,在邊關為亂。
當時因為大哥柳將琚身在邊關,養母堯氏也擔心得不得了,常常寫信想要勸哥哥回來呢。
現在想來,匈奴由分散的孱弱部落變得越發的強悍,不都是因為魏家養虎為患嗎?
前世裡的沅朝簡直是內憂外患,朝內弒君爭權不斷,朝外邊關狼煙烽火。
瓊娘想到自己的孩兒將要生逢亂世,那等子的憂心,簡直如火焚燒。
不過琅王卻寬慰她道:“既然魏家匈奴開採鐵礦一事暴露,我自然會稟明聖上。你說以前匈奴會壯大進犯中原之事亦不會發生。”
瓊娘點了點頭,卻心知離回去江東還要有一段時日了。
前世裡琅王被囚,心生怨懣,以至於老皇帝死後,他立刻顛覆了沅朝。而今世裡,他兒女雙全,江東富庶,自有自己的快樂日子,心態也不再陰鬱,倒是顯出了幾分沅朝正臣該有的心思。
既然琅王要解救朝廷於圍困,瓊娘自然滿心支援。
既然要留在京城,瓊娘算一算日子,今天應該會留在京城裡過年,張羅府裡備貨,好過冬,因為置辦的東西甚多,船隻也方便,便連三王府的冬貨一起辦了。
在諸多的皇親裡,除了雲曦外,瓊娘與三皇子家的三王妃走的最是親近。
許是知道自己府上的那位是扶不起的書墨先生,三王妃也一向提不起什麼進取心。
若是但凡府上收支平衡,三王妃就要撚著佛珠念上一段阿彌陀佛。
以前瓊娘在京城時,她對三王府向來是出手大方周濟不少,是以這三王妃對瓊娘向來心存感念,如今平白接了冬貨,覺得琅王妃還是如以前一般善解人意。
今日來王府,卻是三皇子的提議,蓋因為他聽說琅王府的園子擴建得甚大,以至於琅王回江東的時候,有些亭臺樓閣才算修建完工。
三皇子生平最講究不欠人情,自覺得到了琅王妃的周濟無以為報,便拖家帶口來到琅王府要給樓閣空白的牌匾題詞寫字。
而雍陽公主跟他三哥要好,便也來湊趣,帶了自己的兒子來王府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