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理素質頗強,雖然表現得混不吝,慣於自我吹噓,以至於他立下功勞在外人看來都像是他走了狗屎運一般,但其實他在行事中頗有分寸。
首先將分崩離析的隊友團結了起來,
在隊友質疑自身能力的時候,透過自我吹噓的方式來轉移他人對自身能力的質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去了旁人在厲詭侵襲下的緊張感。
最後,黃錦成功‘招引火源’,又恰恰反證了他先前所言並非吹噓。
他真正有能力做成這件事。
單從一件事中,其實遠無法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性情、偏好等等,讓蘇午做出當下此般決定的,還是黃錦此次的事情辦得頗為出色。
將其他人都比下去了。
是以他決定給黃錦這個機會。
只看對方能不能接得住。
說完話後,蘇午任由黃錦低頭去考慮,轉而看向了一旁的方元:“方元,你來。”
方元被蘇午提到名字,心中頓時有些忐忑。
作為最早與蘇午進行接觸的人,他了解蘇午最開始時的脾氣秉性,也見識過對方直接抹殺詭獄幾大巡察的狠決,倒是如今,隨著他被分去負責一支灶神隊伍,常常在外奔走開廟裝髒,與蘇午的接觸漸少,反而未有真正發覺蘇午性情的變化。
是以當下一被蘇午呼喚名字,方元就打心底畏懼起來。
以為對方因為自己處置整個‘馬頭山事件’不利,要懲罰自身。
但蘇午召他過去,他亦不敢不從。
在兩個灶神隊員的攙扶下,方元走近了那隻被蹲在大石頭上的燈盞。
他低著頭,不敢去看火光中蘇午的面孔。
只聽到蘇午的聲音在自己耳畔徐徐響起:“方元,今次由你負責整個‘馬頭山事件’,消滅藏在山中的所有僧侶——”
話未說完,方元頭顱更低,聲音亦更低:“我錯了……”
“……”
蘇午沉默了片刻。
接著道:“這次‘馬頭山事件’,你的應對固然有許多不足,欠缺考慮,計劃不成熟——基本上也沒什麼計劃。
但畢竟是第一次負責此種較大的馭詭者對抗事件。
雖然有錯,但情有可原。
這次事情也未造成灶神小隊、警務工作人員的傷亡。
所以就將功折罪了。
你這次參與馬頭山事件,不會獲得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