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娘懶得再看柳萍川演下去。只說到:“原本不知哥哥私借了印子錢,所以打算慢慢還錢。可後來聽說了,便想著將錢一併歸還,已經湊攢好了,不用柳小姐費心替奴家想法子了。”
說完,她自櫃臺裡拿出了算盤,噼裡啪啦地敲打了一會後道:“大哥借了四千兩的銀子錢,照著利錢滾算,應該是五千九百四十兩的本利。”
然後,她從衣袖裡掏出了六千兩的銀票子,說:“這銀票是京城大號的票子,滿朝大城通兌的。不過為了兩家少些囉嗦,待爹爹回來,我會叫上爹爹跟你們回京城當面兌換。”
柳萍川驚疑不定地看著瓊娘,沒想到她竟然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銀票子。
該不會這都是食齋經營所得吧?這麼一想,心內更加的氣急,可面上卻不好顯露,只幹巴巴笑道:“原來姐姐早就準備好了,我說的嘛,姐姐絕不會不管大哥的。”
至於堯氏,也是更將窘迫。平時,誰會將數額那麼大的銀票子放在身上?可見瓊娘所言不假,她們不來,也會如數歸還的。
恰在這時,崔忠和崔傳寶回來了。他原本看見女兒萍娘還高興。可是當劉氏將他扯到一邊耳語了一會後,他的臉色也變了。
當下放下揹著的背簍,轉身去山下的店鋪去借驢車,準備跟隨柳家母女進京城。
瓊娘重活一世,少了些善解人意,只當著堯氏母女的面兒囑咐著爹爹:“那銀票要爹爹你自己親自交到櫃上,點清數額後,請櫃臺的掌櫃做個保人,我已經將收據寫好,讓人簽字畫押就行。找回來的六十兩銀子,爹爹看著京城裡有什麼時鮮玩意盡管買了……”
堯氏聽不下去了,只羞臊得繃著臉率先上了馬車。
養了十五年的女兒,怎麼能不思念?可礙著柳家的名聲,她只能忍痛割愛,原想著這次借機會看看女兒瓊娘。敲打她一番後,再告知她那五千兩不用歸還,只當是她堯氏給的嫁妝,成全了母女之情一場,也顯得柳府做事大方。
可現在,鬧得倒像是她一個堂堂翰林夫人,帶著女兒眼巴巴來討債要錢一般。
就算再開口說那錢不要了,恐怕崔家上下人等,也沒人領情。
而且那瓊娘說的是什麼話?簡直拿她們柳家當成了會訛錢耍詐的潑皮之家!
堯氏是再也呆不下去,心裡更是後悔來此一遭,竟然將她與瓊孃的最後一點子的母女之情,弄得如此不堪。
再說,她哪裡會跟一個鄉人去錢莊?只吩咐了隨行的管家去收錢,自己冷聲吩咐萍娘上了馬車,先自一路疾馳而去了。
待得各色人馬都走了。劉氏瞪眼問:“女兒,這六千的銀票子是從何而來。方才你爹爹偷偷問我,我也只胡亂說你借的。”
瓊娘這才將王爺來訪,歸還了訛詐的馬車錢,又聘了他一家子去做宴的事情說了出來。
劉氏對那個倒灶王爺向來沒有好印象,不由得擔心道:“邀我們進府,不會是又想著如何害人吧?”
瓊娘倒是能理解孃的心情,只笑著說:“那王爺的性格是頑劣了些,但既然肯主動送錢回來,可見也是想著自己做錯了。總不好伸手去打笑臉人。送上門的生意若是不做,今日被人追討上門,豈不是要拿不出錢銀?”
劉氏聽了這話,便又想起了萍娘方才的可惡來。當下生氣道:“那堯氏先前就暗示著我們將女兒教壞,可是三歲看到老,她小時便是那副愛佔人便宜的性情,我和你爹都是老實憑本事賺錢,別人的一個鋼板都不會多收,怎麼能是跟我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