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久遠,無法追根溯源。”隨著不斷臨近佈道場,童徵氣息愈加內,氣勢卻在節節攀升。
童徵忽然來了耐心,跟道牧娓娓道來。關於祝織山的形成自不必說,有人說自開天闢地以來,祝織山作為織女星的根骨,就已存在,這毫無爭議。
山巔世界卻有不同的講法,有人說這山巔世界本就隨著祝織山一起渾然天成。也有人說織女星天地初開,整個古星一片荒涼,毫無生機。
一代織女自仙庭蒞臨,為這一個荒涼古星種出一片生機,祝織山的山巔世界也被一代織女用無上仙術帶來生機,並以此作為道場。
也有人說祝織山之巔,本是一片生命禁區,這裡位居蒼空,罡風凜冽肆虐,溫度冰寒積雪,就如同一代織女的心境一樣。
不知過了多少年,織女星各類生靈齊放,億萬生靈爭鳴。百教千門萬道蒸蒸日上,道不同不相為謀。
百教千門萬道皆為爭奪正統之名,佔據祝織山這方聖地,開啟無休止的殺戮,整個織女星生靈塗炭。
暴漲的亡靈導致陰間所有枉死城都無處安放,枉死鬼魂怨氣沖天,響徹整個織女星的天地。冤鬼成災,氾濫作怪,怨氣濃烈成雲,怨聲載道化作血雷。
祝織山之巔上閉關的織女被大災變驚醒,她織出彩雲將怨雲淨化,畫出天雷將血雷吞噬,兩袖揮出春風,將成災的冤鬼,送入輪迴。
她下到陰間,連同閻王一起點化鬼神,完善陰司。她再回陽間,開創祝織山脈承,將百教千門萬道,盡數納入祝織山,並點化教主、門主、道主從此為山主。
織女每百年講一年織天仙道,每千年講十年補天經義。
在織女要將十年補天經義在之時,牽牛星飛昇上來的一個放牛娃,匆匆趕至。正巧碰上要封鎖的道場,牛郎從縫中穿進去。
牛郎與織女目目相對,牛郎面色古怪,織女面結寒霜。氣氛尷尬十數息,織女冷聲讓牛郎找個蒲團坐下。
自那以後,祝織山之巔的堅冰開始融化,牛郎與織女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火熱。
當祝織山徹底融化,牛郎牧道有成,他用盡渾身解數,將祝織山之巔這個生命禁區,變成了生機盎然的天空森林。
這一片森林沒有名字,或者名字只在他們兩人之間,畢竟這是他們定情的象徵。
也有人說,並不是牛郎一人之功,其中大半功勞要數織女。
也有人說,並不是牛郎將不毛之地的山巔變得生機盎然,而是織女自己覺得山巔頗為無趣,便用無上仙術,讓這個山巔有了生機。
道牧聽到這不禁詫異,織女是如何能夠辦得到?
無論山巔密林是如何形成的,都跟祝織山是不是一棵樹沒有衝突。可是祝織山是一棵樹,卻太過匪夷所思。
“道牧!”童徵聲音平淡,如平常兩人當面言語,傳至道牧耳中卻響如天雷。
道牧從失神中回到現實,發現自己已經臨至佈道場。鋪天蓋地的人氣,沸騰吵雜的人聲,都無法將那歲月的厚重氣息掩蓋,反倒因為人氣和人聲的襯托,顯得佈道場更鼓厚重,山巔密林鐘靈毓秀。
“已經沒有其他位置,你就坐那處吧。”童徵指著佈道場東方角落的一塊青石,“傳說牛郎當年就是坐在那塊青石之上。”
道牧也沒說什麼,那處並不顯眼,若不細看還以為是佈道場範圍之外,也正合了道牧的心意。
在周圍人驚詫的目光之中,道牧坦然辭別童徵,信步來到那塊飯桌大小的天然方石。
方石上青苔茂密,綠油油,水露露,一眼看上去,就覺得要是坐上去,必然會一屁股溼透,風吹屁股涼。
道牧用手輕輕一按,綠色液體好似藤蔓擠出來的汁液,也散發著同樣的味道,青澀苦味更加濃烈,香氣也更沁人,餘香就而不散,滲入肺腑。
一個難題擺在面前,若道牧墊上草蒲團,必然也會被汁液滲透,況且其他人都直接坐在石蒲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