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雲龍站在城門樓上最前排位置,聽見了他在後世聽過無數次的十八個字的時候,眼淚已經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山呼海嘯的歡呼聲,廣場成為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十八個字也伴隨著廣播傳遍了全國,傳遍了全世界。
此時國內各個地方,有收音機的地方就有歡呼。
人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眼淚不是悲傷,而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他們被壓迫得太久了,今天終於站起來了。
緊接著就是閱兵式,這一次閱兵式準備得還算是比較充分,順序依舊是海軍代表部隊、陸軍步兵方陣、炮兵方陣、坦克方陣、騎兵方陣還有導彈部隊,最後壓軸出場的是空軍。
不過規模上要大了不少,陸軍步兵方陣之中就分為了不少單獨小類,機械步兵也是步兵,也被劃分在步兵方陣之中,摩托化步兵方陣也在步兵方陣。
炮兵的方陣之中,除了野戰炮、榴彈炮之外,107&nbp;火箭炮還有自行火炮和各種防空火炮部隊。
坦克方陣也多了一些分類,從最早繳獲的鬼子九二式豆丁坦克,再到後來的毛熊中型坦克,還有謝饅頭之外,又多了幾種自主研發的坦克。
這些坦克都是在拿下瀋陽之後,根據李雲龍提供的後世思路,加上毛熊那些科研人員、德三科研人員和自己培養的科研人員搞出來的坦克。
現在表現最為亮眼的就是有著五對負重輪的四九坦克,因為今年剛剛搞出來,所以就按照今年的年份進行命名。
“閱兵式,開始!”
隨著一聲令下,最先出場的就是老兵方陣,這個方陣都是當年走過草地的老兵,這些人身上都戴著各種勳章,列隊整齊地最先走出,這些人代表著當時我軍從無到有,星星之火逐漸變成燎原之火。
緊接著,就是海軍方陣,海軍士兵穿著純白色的軍裝,手中拿著衝鋒槍,因為艦艇無法上岸,所以只能走佇列,不過現場的播音員還是在介紹著海軍的情況。
“海軍部隊現在擁有戰列艦兩艘,航母四艘,重型巡洋艦三艘,輕型巡洋艦五艘,驅逐艦……”
這些戰艦除了李雲龍之前繳獲的之外,還有就是根據繳獲的圖紙和俘虜的工人自己建造出來的,其中航母是老式航母,就是用貨輪改裝成的航母。
兩艘戰列艦一艘是大和級的四號艦,一艘是大和級的三號艦,一個是繳獲,一個是鬼子投降之後李雲龍直接拖回來的,算是賠償款,兩艘戰艦一艘命名為滅日號,一艘命名為屠日號。
當初命名的時候,還遭到了不少人反對,畢竟小鬼子已經投降了,用這個名字有些不太好。
但是最終還是在李雲龍堅持之下,還是用了這兩個名字,用李雲龍的原話是,小鬼子雖然投降了,但是卻要時刻保持對鬼子的高壓態度,不能讓鬼子忘記自己犯下的錯。
而三艘航母則是以省的名字命名,其餘兩艘李雲龍沒管,第三艘李雲龍偷偷用自己的故鄉十三太保命名,彌補了一下自己穿越之前,家鄉還沒有航母的遺憾。
本來最開始李雲龍想直接叫連雲港號的,但是最終還是自己臉皮有些薄,沒有用。
不過李雲龍還是將一艘重巡用了連雲港號,也算是李雲龍的一點小私心。
這些戰艦的噸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三十萬噸,其中兩艘戰列艦就佔據了一半的噸位,在世界範圍內,這種規模噸位的海軍已經排得上號,但是和老美的海軍比起來依舊不夠看。
畢竟現在老美艦隊總噸位加起來已經逼近三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