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開海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 (1 / 2)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自然也不會等任何人。

如期而至的萬曆九年滾滾向前,天子在這一天透過電報昭告天下帝國計劃已成定例,毫無疑問這是增加皇帝威望的極好手段。

這一年,皇帝依舊以‘我是翊鈞’起頭,向天下宣佈山西三藩郡王入印度,並將天津至青山口一線整修道路定為國策,準各省為商賈軍民發下象徵開礦權的鐵票增發三成,在沿海興運鐵船四百艘,諸省鐵錠以高於市價百分之五的價格收購送往北洋。

在年初張閣老再一次希望將權柄還政皇帝,可惜在皇帝眼巴巴的渴望中,這個請求再一次被李太后否決。

不過太后很快也自食其果——她信佛,想要拿自己的私財在紫禁城裡修座廟來供奉佛像,結果被張閣老駁了,並把這份錢拿得乾乾淨淨。

順天府得其甜頭,多了兩座太后橋,山西有三個府今年的考成法中要增修三條偏僻地方的太后路。

最後剩了一萬七千三百兩,被神中年打發馮保座下中官去往廣州府購置箭矢鎧甲、罐頭糧草,以太后的名義乘船送往孟加拉。

還真別說,皇帝看這個結果挺高興,據紫禁城夜晚巡視乾清宮的宮人說,他們最近夜裡總能看見燭光應在門窗的陰影裡,被子一直聳動,宮室傳出強壓低聲音的笑。

當然了,孩子總是跟孃親,萬曆皇帝也受不了親孃受委屈,在進去坤寧宮與太后暢談一番後,萬曆九年的元月,皇帝決定以太后的名義在孟加拉、緬甸與暹羅各投資三座廟宇,指派少林寺的和尚前去做方丈代為管理,並要求每年將收入的七成寄回來送入坤寧宮。

皇帝說了:“母后放心,等這份投資湊夠宮裡修廟錢的時候,孩兒就已經掌政了,到時候一定在坤寧宮修個漂漂亮亮的大佛寺,讓馮大伴在裡頭天天唸經給您聽,他擅長幹這個。”

景德鎮御窯廠也迎來新的挑戰,素有洪武官窯場之稱的窯廠總是面臨新挑戰。

成祖靖難登基,他們要照著皇帝紅戰袍起霜花的故事造出鮮紅甜白的龍紋瓷;宣德皇帝抓窯器質量,斬了督陶官,碎了餘品次品,也令官窯瓷器至精至美;成化皇帝喜歡藝術,也同樣直接影響了御窯的生產,燒出以高溫釉下彩與低溫釉上彩相結合的鬥彩。

而在萬曆年,皇帝要的是兼備質量的數量,以無比龐大的數量來保證對日益繁盛海外貿易的供應。

在萬曆九年,御窯廠引進十二臺甲型火德星君,從此改變了瓷器的製造,粘土的研磨、陶坯的製作,統統交給機器,使質、量不可兼得的定律徹底改變。

其實發現歐洲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不是來幾個傳教士跑過來各種吹逼自己家鄉‘八百年從無戰亂,家家夜不閉戶’那種發現,而是東洋軍府的明軍、商賈真的登陸萬曆年間的歐洲,他們的發現。

各式各樣的流言蜚語跟著大東洋上負傷老兵與商賈回國而散播開來,歐羅夷不知道牙膏牙刷是什麼、家家戶戶窮的連分盤而食的習慣都沒有,一口鍋里老菜湯煮半個月;英格蘭人管下雨叫下雨,下大雨叫‘雨、狗、貓’,因為窮的房頂都是草,臭蟲、老鼠、貓和狗都往房上竄,下雨草滑就掉下來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