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是那麼安全的火藥,對楊策而言同樣重要的很。
常勝的鄒元標迷上張羅比武了,俗話說近朱者赤,同陳沐在一道共事久了,人人都會看見銀子樂開懷。
其實這不是陳沐的錯,所有人都會看見銀子樂開懷,只是過去都藏在心裡、埋在暗處,面上還要故作矜持一番,但陳沐不一樣。
他是冷就說冷餓就說餓,目標是為朝廷籌集用不完的金山銀山來催化工業質變絕不藏著掖著,做正確的事沒必要感到羞恥。
內部增強國力,外部制定秩序,這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而且還盡最大可能不去害人。
鄒元標也認為這是很偉大的事,他的常勝縣還有那麼多條水渠未修、那麼多座橋樑未架,他需要錢。
尤其在楊策離開後,稅務收入猛地少了四成,這讓他明白了一個真理——大部分財富永遠握於少數人手中,而作為知縣,他要想辦法把少數人的財富透過稅收摟到手裡,再去為多數人謀福利。
少數人已經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們需要與眾不同的東西,這個與眾不同的東西不僅限於常勝的茶館與酒樓,還有比武的好座位。
而陳沐對比武也情有獨鍾,他認為這是能夠在和平時期保持旗軍戰鬥力的好辦法,人們都希望拿到好的名次來獲得獎賞,上下一心,讓他們無往不利。
因此常勝又要開始新一輪比武了,這一次的科目是槍矛銃刺術與冷兵軍陣互搏。
經過上一次的射擊比武,鄒知縣嚐到了甜頭,哪怕算上火藥消耗縣中透過售賣門票、商鋪租賃依然賺到不少,這一次軍府在操作上更加大膽,比武被分成三十餘場,連著開上一個月,還有官方賭局準百姓在每場比賽中押注,以百戶部為單位,在比武中勝者能得到百姓對他們的押注,敗者的押注則會分給押對勝者的百姓。
只是注金都不高,百姓押對了也不會依此致富,押錯了也無傷大雅,對旗軍而言倒算是個彩頭獎勵。
票價雖不算太高,但對鄒元標來說,好歹縣裡有個細水長流的收入。
除此之外,常勝縣的民兵保甲經過漫長時間的熟悉軍法制度、操練軍事技能,終於得到批准十人錄一,經過遴選後組建起常勝千戶所,成為擁有編制的官軍。
其實鄒元標是知道的,這一切都意味著東洋軍府的重心要向東海岸遷移了,那意味著他們能直接威脅大東洋對面那片生產能力成熟的土地——歐羅巴!
時至六月下旬,麻家港終於傳來訊息,比去年更加龐大的北洋三期艦隊,自遙遠的大明本土漂洋渡海,踏上這片對明朝人已不能稱之為未知的土地,而他們的征程,在抵達亞洲的這一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