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軍勢,吳某人微言輕,也不甚知曉,帶日後自有高官向將軍明示。總之,正直用兵之際,將軍一時半會恐怕不得回還廣東了。”
陳沐沉默很久才嘆了口氣道:“陳某是來考武科的。”
其實他心裡是鬆了口氣的。
幸虧沒在來時藏拙,想著如果有機會讓朝廷諸公看到自己操練兵馬的成果,也有些許虛榮心作祟的緣故,這才抽調半數香山精銳北上,實在是帶千人老弱病殘太掉價。
卻沒想到無心插柳,反幫了自己一把。
沒有那五百香山旗軍,吳桂芳恐怕也不會把他留下。
“誒……沒事。”
陳沐心裡有些猜測,他猜想吳桂芳過來可能就是有心要看看他帶來的兵,不過這種事是沒必要同別人說起的。
他試著教八郎學會閉嘴,對自己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在京郊歇息一宿,沿途趕路至第三日,七十門火炮押送至金山嶺,陳沐也如願以償地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建塔狂魔。
金山嶺段長城不過二十里還要算上彎繞,設五道關口三座烽燧,敵臺多達六十七座,五十至百步必有敵臺,這段調集明朝能工巧匠所修長城敵臺彙集了這個時代明朝幾乎所有的建築特色。
時值盛夏,萬木蔥籠,雲霧飄渺。
依山而建巨石為基的長城上敵臺結構各樣,有磚石、磚木,又單層有雙層;樓墩有方、扁、圓、偏,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城關要塞星羅棋佈,障牆、垛牆、戰臺、炮臺、瞭望臺、雷石孔、射孔、擋馬牆、支牆、圍戰牆層層設防。
不但是固若金湯的北疆防禦體系,還是令人震撼的藝術。
“戚帥在望京樓,陳將軍,我們過去吧。”
陳沐以為自己一至長城邊塞就能見到戚繼光,向他示範籌謀已久的發炮技巧,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令這位英雄
大開眼界,卻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完全沒有依照他的預料。
他要先爬山。
當陳沐問起望京樓在哪時,扶著城垛的吳惟忠只是抬手一指遠處,陳沐就明白為什麼那叫望京樓了。
金山嶺長城東端,有高入雲端的高山拔地而起,如果將金山嶺長城比作大龍的身體,那裡無疑就是龍吟九天衝上雲霄的龍首,人們說在那個地方能夠望見京城的輪廓。
沿城道御守京兵人皆目不斜視,嚴守崗位,像一群木頭人,儘管他們的兵甲在陳沐看來實屬落後,其士氣與紀律卻令人側目,這讓本已疲憊的他心中升起攀上望京樓的動力。
站在哪個地方,把金山嶺長城盡收眼底,會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