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說:“我也是這麼想。如果二老當初只是想著叫我種地、打獵,也就用不著花這麼多錢培養我讀這麼多書了;現在書讀了,雖然沒有考取大學,也要想著有些別的用處,不能白白浪費。”
“當然了。桃、李、杏,連老輩人都說你們有出息,我怎能不花大力氣培養你呢?也不光咱們一家,三家人,哪家不是竭盡全力培養你們?桃的父親去世後,她母親那麼困難,還不是照樣培養她嗎?”
桃聽了,想起當年的事情,心中有愧,低頭不語,也不便說話。
李母見桃不說話,好像不高興的樣子,對李說:“你和桃商量好了,她也同意你去?”
“我們已經商量好了,她也支援我去。”說著拉了拉桃。
桃會意,只好說:“是的,我們商量過了,我同意他去。他一定要去,我就是想攔也攔不住他。”
李聽出桃的意思,還是不太同意他去;便對父母親說:“桃很支援我去,就是擔心我走了,她媽媽那邊山上、田裡的活沒人幫忙幹了。”
老李說:“這有啥好擔心的?我們這邊一大家子人,她那邊只有兩口人的活,我和你弟弟忙中抽閒,也幫她家幹了。”
又對桃說:“回去時對你媽媽說,田裡,林子裡的活不要擔心,到時候我們這邊會去幫忙的。”
李對兩個弟弟說:“我在外面打工掙錢,你們幫我幹活,我也不會叫你們白乾,到時候,我會寄錢給你們花的。”
兩個弟弟一聽高興了,互相看了看,一齊說:“一個月能給我們多少錢?你給的錢越多,我們幫你乾的活就越多越好。”
真是經濟社會了,李沒有想到兩個弟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可是給他們多少錢,他現在也不知道。只好說:“給多少錢,是根據幹活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的。到時候聽爸爸的,他說給多少,我就給你們多少。”
兩個弟弟聽哥哥這麼說,看了看爸爸,伸了伸舌頭,不說話了。
桃說:“很多活,我也可以幫她幹,只是李桃纏著脫不開身。”
李母說:“該去幫忙你就去,李桃交給我帶。這麼大了,家裡有饃飯給他吃就行了,也不用餵奶了。”
下午,李沒有下田幹活,他和桃一起帶著李桃去看桃的母親,向她說了去深圳打工的事。桃母見李態度堅決,一家人也都同意他去,對於幫助她家幹活的事也做好了安排,也不便說什麼;只是交代李,到了深圳要注意安全,注意冷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再就是經常寫信回家,不要讓桃和家裡人掛心。李一一答應。
事情已定,桃和李的母親連日給李整理衣物,拆洗被褥;不消幾日,一切準備周全,包裝完備。本來說第二天動身的,李想到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回來,他看著桃、李桃、父母親和兩個弟,又有些戀戀不捨。他跑到街上買回一斤豬肉和幾斤芹菜,要母親和桃包一頓餃子給他吃。於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快快樂樂吃了一頓飯,把該說的話,該交代的事情,都說個明白,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