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的事定下來後,況且開始陸續向手下交代各種事情。
要安排的事情的確太多了,練兵這一塊就需要專人負責,原來他雖然不親自上陣練兵,卻還是基本天天到場坐鎮,現在只能依靠那幾個臨時提拔起來的指揮使盯著。
家裡看上去是沒什麼可安排的,況且卻不這樣認為,由秘密潛入塞外改為秘密出使,安全似乎可以得到保障,但不得不做兩手準備,以防萬一。
中原帝國和塞外王庭互相扣押使者的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蘇武北海牧羊將近二十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宋朝時,也曾經發生過金使被扣押在內地多年的事,這種事一時一地,不好指責哪一方不守信用,只能說誰攤上誰倒黴,當事者也算是為國家盡忠。
左羚、蕭妮兒等人倒是心花怒放,她們真心感謝皇上為況且的安全著想,原來的任務危機重重,幾乎是有去無回,現在起碼能保證活著回來了,至於談判的內容、得失,她們當然沒有興趣,問都不問。
況且心裡感覺遺憾,他真的認為按照原來的計劃秘密潛入塞外才是最安全的,最好就是由鹽幫大龍頭一個人陪著他進入,這就足夠了。
到了塞外,你帶多少兵馬、多少高手都沒用,真要開戰,必然會被韃靼消滅,就是那些頂級高手,在蒙古鐵騎無邊的箭雨下又能有多少生還餘地?軍隊也是一樣,就是讓他帶著兩萬精兵進去,估計也是全軍覆沒的結局,不會有任何奇蹟發生。
西漢時,名將李陵提五千步卒深入匈奴王庭,雖然不敵,卻一路且戰且退,差一點就返回關內。李陵帶的這支軍隊可謂無比精良,他們原本就是騎兵、精兵,但手下的馬匹都被漢武帝撥給了其他將領,李陵兵敗也就難免了。
李陵算得上是一位不世出的名將,否則太史公不會冒著風險為他說話,結果招致奇恥大辱。李陵投降匈奴後,不僅娶了匈奴公主,還封了王,匈奴的王位都是憑戰功和實力獲得,一個降將能封王更是非同小可。
中國歷史上,戰力最強的時代就是西漢,當時的匈奴對內地造成的威脅比後世的契丹、大金要大許多倍。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馬上對匈奴開戰,而是築長城採取守勢,直到漢武帝時才真正跟匈奴決戰,終於消滅了強敵。
過後匈奴部落雖然還存在,卻再也無法回到巔峰狀態,幾個分支不得不捨棄家園,跋山涉川,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最後到了歐洲跟羅馬帝國較勁兒去了。匈奴還真是厲害,他們以疲憊之師竟然摧毀了羅馬帝國的根基,導致東羅馬帝國覆滅,歐洲人稱其為上帝的鞭子,又稱“*”,可見其又恨又怕的心態。
匈奴的戰力究竟有多強?恐怕只有成吉思汗出山,才能壓他們一頭。
況且自知根本就不是軍人,更不是武將,就別提什麼名將了,他的手下雖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戰士,並且經過最嚴苛的訓練,但跟韃靼的鐵騎相比,還是有所不及。若在內地,也能拼死一戰,但到了塞外人家的地盤上,估計除了覆滅不會有別的下場。
當年魏國公徐達帶四萬精兵進入塞外,被蒙古名將王保保設伏襲擊,結果四萬精銳一戰殆盡,打的明太祖都沒脾氣了,在朝堂上公開稱讚王保保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無獨有偶,成祖時,也曾派遣名將帶領四萬精兵進入關外,同樣一戰之後全軍覆滅,連主將都沒能逃回來,真正是馬革裹屍一個沒還,此事激怒了成祖,就有了後來的成祖親自御駕親征,五次掃平漠北。
況且想起這些歷史,對照自己的使命,頭皮都有些發麻。欽差大臣、談判大使的頭銜,或許可以得到韃靼俺答王的禮遇,但同時也是人家的階下囚,就看後面事態發展了。
幾天後,況且就接到了皇上的聖旨,由錦衣衛都指揮使況且充任欽差、全權談判大使,率人前往韃靼王庭展開秘密談判。其他人估計也都接到了相應的密旨,只是況且現在還不知道都是什麼人跟他組隊,張居正說人選已經定了,為了保密起見,只有人到了宣府才能正式宣佈。
“你放心,你這次出去就是掌個舵,三品錦衣衛大員也足夠分量了,韃靼那裡好像也來了一個王爺,也就是一個大部落的頭領。”張居正儘量舒緩氛圍道。
“大人,咱們過去是走個過場,人家也是這個意思吧?”況且苦笑道。
全權談判大使,多顯貴的頭銜,其實不過是增加點分量,他所有的權利概括起來就一個字:不。在俺答王的王庭裡說不,嘿嘿,那可是要承擔巨大風險的,誰知道俺答王不高興了會怎麼樣?
他越想越覺得這是個餿主意,表面上光鮮榮耀,實際上暗流洶湧,雙方操作稍有不當,擦槍走火,結果就是互相扣留使者為人質,這種事一旦發生很難逆轉。
扣留也許未必要你的命,但若是一扣幾十年,那真是讓人慾哭無淚啊。
“大人,我是不是太年輕了,威望也不足啊,這人選能不能換一個?”況且這是第一次打退堂鼓。
原來皇上派他秘密潛入塞外刺探絕密軍情,知道的人都說是必死無疑,他卻心中無畏,現在他真的有些忐忑不安了。
“換不了。這是皇上欽點的。”張居正一句話就堵死了他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