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蘇希再次來到乾州精密儀器。
雖然房子還是原來的老房子,會議室還是那個會議室。
但是,在會議桌的中間,擺了一大盆鮮花。
黃先志廠長對蘇希說:“景光同志帶著國資委的同志來了兩次,他們呀,非常關心我們的計劃。這次我們重新組建新公司,他們可是投了大錢。”
說著,他倒著手指頭給蘇希算起了賬。
他的眉眼裡都是激情,他和他的老夥計雄心壯志,都想著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
蘇希給他們帶來‘東明城投投資3000萬’的好訊息。
算來算去,新的公司還沒成立,就已經融資破億。
這超出了這些老同志們的心理極限,他們為夢想幹了一輩子,他們的退休工資也不過兩三千一個月,忽然金額以億萬計算,他們有點小刺激。
但對他們來說,金錢反而是其次。
重點是夢想。
他們要完成自己的光刻機之夢。
於萬里說:“我已經有三個學生啟程回國,他們不僅會帶著研發成果回來,還會帶一些儀器回來。”
然後,黃先志說:“我有四個。”
另外的老同志們也紛紛亮出手指頭,他們‘攀比’了起來。
他們雖然沒錢,但是他們有人脈。
蘇希忽然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能夠在這些老同志們還活著的時候,促成這樣一件大事。這對整個國家的半導體命運都起到了逆轉的作用,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卡脖子了。
因為半導體本身就是華人佔優勢的專案,很多國外的先進產品都是由一幫華人研發出來的。
這些人裡的不少,都是從國內出去的。
這些人如果在二十一世紀初能夠回來,那對國內的產業提升,可不是一點半點。
因為國外在這個時候,也只是剛剛起步階段,前景不明朗。
這些老人家能夠靠自己的‘人脈’將他們找回來,等到過一段時間,老人不在了,國外的產業發展起來,形成領先優勢和待遇優勢,想要挖回來可不是一個電話能搞定。至少在金錢方面得給人家十倍百倍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