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
當李郃端著那把弩向鄭匠頭提出改良的建議時,鄭匠頭的臉上再次露出了古怪之色。
他今日親手打造的這把弩,當然並非是他少府最新的設計與工藝,而是前兩年的技術,不說在弩臂的製作方面有所保留,輔助上弦的弩機也是舊物。
別看之前鄭匠頭曾說一把弩的關鍵在於弩臂,後下方的弩機只是起到輔助上弦的作用,但即便是輔助上弦,弩機內部的構造也大有門道,否則魏國的工匠又不是傻子,哪會那麼容易被少府工匠誤導。
因此當李郃提出改良之時,鄭匠頭的表情十分古怪,似乎在猶豫是否應該將他少府最新的技術告知少梁。
一看對方的表情,李郃就猜到了幾分,笑著說道:“在下並非是貪圖少府最新的技術……這樣吧,我先說說我的建議。”
說著,他讓墨家弟子取來一柄他們當年在東梁改造的韓弩,遞給鄭匠頭。
鄭匠頭不明白李郃這是什麼意思,接過手仔細觀察,皺著眉頭說道:“我不知這把弩是否是我韓國打造,但應該不是我少府製造的,這東西看起來有點年頭了……唔?”
正評價著,他忽然注意到了這把弩裝前段裝著一個類似‘冂’形的東西,他好奇問道:“這是什麼?我從未見過。”
墨踐笑著解釋道:“此乃‘前望’,跟這個用途一樣。”
他指了指裝在弩機後側的‘望山’,即天下弩具普遍都有的瞄準器。
鄭匠頭不解問道:“這是少梁改良的麼?這……既有望山,為何又要裝這個前望?”
墨踐看了一眼李郃,笑著對鄭匠頭解釋道:“你且合上一目,用望山對準前望。”
鄭匠頭一臉困惑地抬起弩具,按照墨踐的步驟,閉上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在‘望山’後側瞄向‘前望’。
到底是韓國少府的優秀工匠,經墨踐稍加點撥,這位鄭匠頭便隱約猜到了什麼,帶著幾分驚訝對一名墨者道道:“請取一支矢來。”
當即那名墨家弟子便取來一支弩矢,鄭匠頭上弦裝矢,走到屋外朝不遠處一棵樹射了一件。
只聽嗖地一聲,那支弩矢便穩穩地命中了樹幹。
此時他終於確定了自己的猜測,嘖嘖稱讚道:“妙!妙!加上少梁改良的‘前望’,這望器更利於瞄準。”
他一臉驚歎地問墨踐道:“這是墨者改良的麼?不虧是墨者……”
墨踐聽到很是尷尬,指指在旁的李郃道:“其實這是子梁大夫改良的。”
“李大夫?”
鄭匠頭吃驚地看向李郃,有些難以置信。
忽然他回想起李郃曾在他的提點下一言指出弩臂的關鍵性,回答出了連墨家鉅子墨踐都沒有答出的問題。
他訝異問道:“李大夫也懂得制弩?”
“一竅不通。”李郃誠實回答,虛心坦露在這方面的無知,他解釋道:“但我是兵卒出身,是故從士卒出發提了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