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國醬鄉酒是騙子> 第一百一十七章:申不害赴少梁(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七章:申不害赴少梁(二) (1 / 2)

韓相申不害代韓侯與少梁簽署的同盟,分為‘表約’與‘里約’兩份。

表約很普通,大抵就是韓國承認少梁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並在此基礎上與少梁建立正常的邦交關係,且相約互不侵犯。

說白了,這是拿來應付秦國與魏國的。

相比之下,‘里約’則敏感地多,它牽扯到兩國在戰略、貿易、軍事、技術等方面的種種合作。

比如,韓國答應將少府制弩的圖紙與工藝分一到兩年時間教給少梁,但少梁必須承諾嚴密守住韓弩的工藝技術,決不可洩漏於秦、魏兩國。

而相對地,少梁也承諾替韓國訓練奇兵,同時也要求韓國嚴密保護奇兵的訓練方式,不可洩漏於秦、魏兩國。

除此之外,兩國還針對糧食、食鹽、鐵礦等戰略物資簽署了一系列的協定,簡單地說就是相互流通,防備災年。

總得來說,這份同盟協定對於韓國其實獲益並不大,除了得到一個關於訓練奇兵的好處幾乎沒得到別的實際利益,韓國看重的是少梁的將來。

此次秘密出訪少梁,申不害感觸最深的便是少梁此刻國內的氛圍,舉國上下十幾萬人口每日啃著白米、野菜大力發展建設,這份團結與堅韌,讓他深切感受到了這個國家迫切想要變得強大的信念。

舉國上下都在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這樣的國家有什麼理由無法變得強大呢?

想來唯一的阻力恐怕也就只有秦、魏兩國的外部干涉了。

申不害曾私下對隨從感慨,感慨少梁國的變法,要比他韓國順利太多太多,相比之下,他韓國的變法簡直就是舉步維艱。

五月初四,申不害與東梁君在少梁城簽署完兩國協定,隨即又在李郃的邀下來到舊梁。

此時他便吩咐隨從抬出一個巨大的箱子,鄭重地將這個箱子交給了李郃。

記得從韓國出發時,李郃就看到申不害的隨從帶著幾個大箱子,他原本以為是申不害一行人的衣物什麼的,直到此刻他才知道,原來這口箱子內盛放著韓國少府打造弩具的圖紙與相關工藝技術的記載。

由此可見,韓國希望少梁儘快變得強大的迫切之心,並不比少梁自身遜色多少。

當然申不害也明確告訴了李郃,這箱內的圖紙與相關工藝記載,並非是少府最新的技術,而是前兩年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他韓國最新的工藝技術洩漏於秦魏兩國,倘若少梁能在幾年內獲得自保的能力,介時他韓國再將最新的工藝技術,以及冶鐵、鍛造方面的技術再交給少梁。

對於申不害如此慎重的做法,少梁與李郃均表示理解。

事實上,由於申不害已承諾讓他隨行的十幾名少府工匠留在少梁,協助少梁提升技術,李郃其實也不在意箱內裝的是韓國前兩年的技術,一來有些東西是共通的,二來負責他少梁技術的墨家弟子們,到時候也能從這些工匠的口述中瞭解最新技術,倒也沒什麼。

退一步說,就算是韓國前兩年的技術,對於如今的少梁提升也是非常巨大的。

畢竟當世除了韓弩,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打造的弓弩能射六百步,基本上都在四百步開外,連達到五百步都十分勉強。

簡單地說,即使是韓國前兩年的造弩技術,其實也是領先於秦魏兩國的,至少拉平。

得到了這箱珍貴的技術資料,墨踐立刻吩咐墨明等墨家弟子研究、學習,考慮到這些墨家弟子大多都是工匠出身,再加上又有韓國少府的工匠在旁解釋、教導,相信不出幾日便能理解掌握韓國的造弩技術。

當然,理解掌握並不代表少梁立刻就能打造優質的弩具,他們還在勘察少梁國內的樹木,試試那種木頭更適合用於打造弩具。

而少梁別的東西不多,最多的就是樹木與黃土,尤其是在得到元裡、合陽二地後,少梁國土面積暴增近一倍,大多都是從未經過發展的原始山林,相信其中有許多生長几百上千年的優質樹木,定能成為優質的造弩材料。

而就在墨明帶著諸墨家弟子學習韓國造弩技術時,李郃與墨踐則繼續接待申不害,與後者談論法治。

別看韓國講法治,而少梁注重墨治,但其實在申不害主張下的‘韓國法治’,與少梁的墨治十分接近,都是側重於中央集權,區別僅在於少梁的‘集權’主張上層決策,即國家政令,由以東梁君為首的少梁官員商議決定,且有‘公義’作為約束;而申不害則主張由君主獨斷獨行,一切服從君主裁斷。

對於申不害的這種主張,李郃與墨踐都是不認同的,且二人的反對觀點不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