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梁和約》的簽署,並不意味著秦國與少梁突然就化敵為友、成為了親密無間的盟友,只能說是兩國之間的敵意降至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但該防範的卻還是要防範。
比如李郃就不怎麼想立即釋放秦王,主張要等近二十萬秦軍徹底撤走他少梁境內,且秦國支付了少梁所急需的糧食後,才行釋放秦王。
對於他這種過於謹慎的做法,秦王君臣三人又與少梁商議了一番,改由秦後魏姬所誕太子嬴駟赴少梁為質子,為期一年,換秦王回國。
少梁內部商議了一番,最終答應了秦國的要求。
隨即秦國又提出了‘互使’的邀請,即秦國與少梁相互派遣使者。
往好了說,這是兩國體現友好的證佐;往壞了說,駐使其實就是有官方身份的奸細,但不管怎麼樣,互使都有利於兩國對彼此開誠佈公,整體而言是有利的。
因此少梁派出了尹騭之子尹嬰作為駐秦使者,而秦國則委派了一名叫做樛遊的年輕人。
達成協定後,秦王攜衛鞅於十二月十四日返還秦國,少梁方委派翟虎、李郃、尹騭、範鵠、王廙等人送行,只留下嬴虔繼續留在少梁,待年後率近二十萬秦軍從少梁撤離。
自從櫟陽被俘至今日返還秦國,從結果來看,秦王並無不滿。
畢竟就像他先前所預測的,傲慢的魏國終究還是將少梁逼到了他秦國這一方,雖說少梁目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並未臣服於秦,但秦王並不著急,畢竟少梁只是一個小國,只要不投靠魏國那邊,幾乎威脅不到秦國。
唯一的遺憾就是,他秦國此次在少梁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付出了幾萬人的傷亡不說,且二十萬秦軍還被少梁的軍隊、尤其是少梁奇兵打地士氣大跌。
早知如此,那還不如直接進攻河東。
這下可好,少梁沒攻下,卻給了魏國喘息之機。
因此在臨去之前,秦王囑咐嬴虔道:“年後請大兄坐鎮臨晉,窺探魏國,若有可趁之機,立即進兵,櫟陽當全力相助。”
“遵命。”嬴虔拱手領命。
就在少梁相送秦王回國的期間,東梁君則在他於少梁城的府上書房,神色複雜地看著擺在面前桌案上的一枚印璽,正是昔日魏王賜予他的東梁君印璽。
不得不說,當日東梁君攜年幼的梁姬來到少梁,在魏國的支援下於梁國的廢墟上重建國家,從未想過他有朝一日竟會與魏國反目。
這讓他有些愧疚於魏王,哪怕他也怨恨魏王此次為了魏國利益而犧牲少梁。
“父親。”
不多時,王廙來到了書房,見父親看著桌上的那枚印璽發呆,遂小聲問候。
東梁君這才回過神來,問兒子道:“秦王已離開了?”
“是。”王廙頷首。
“唔……”
東梁君微微點了點頭,旋即看著桌上的印璽般道:“過兩日,得將此物歸還魏王……”
王廙欲言又止,半晌後勸道:“孩兒認為不宜立刻,魏王正在氣頭上,父親歸還印璽,魏王必視為挑釁,不如等過幾個月,待魏王氣順了,再歸還印璽。”
東梁君捋著鬍鬚想了想,覺得兒子的考量也無不考慮,微微點了點頭又問道:“對了,翟虎、李郃他們也與你一同回城了吧?召他們一同商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