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五,繁龐大夫司馬卓與此前押送糧食至少梁城的王錚一同來到舊梁。
途中在經過秦將公孫壯的營寨時,司馬卓親眼看到那座秦營附近有秦卒來回走動巡邏,而那些秦卒也注意到了他們,但卻沒有絲毫的反應。
見此,司馬卓忍不住對王錚說道:“直至今日,我仍難以置信……”
王錚笑而不語。
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想到李郃竟能率領一支不到二百人的精銳力挽狂瀾,拯救他少梁於絕境呢?
不多時,二人乘坐的馬車就已抵達了舊梁的東城門,只見在城門樓,東梁大夫範鵠立於城外,彷彿就是在等候司馬卓與王錚。
“範大夫。”
“司馬大夫、王司寇。”
在與司馬卓、王錚相互見禮後,範鵠拱手道:“辛苦兩位匆匆趕來,我等在與秦談判一事上產生了一些分歧,是故東梁君請司馬大夫前來……”
司馬卓好奇問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分歧?”
“這個嘛……咱們先進城再慢慢說吧。”
“好。”
於是司馬卓與王錚便跟著範鵠走入了城內。
城內以往寬敞的街道,如今因為搭建了許多的棚屋而顯得十分狹隘,但城內的氛圍讓司馬卓有些意外,只見許多少梁人圍在各自棚屋前的篝火旁,興致勃勃地議論著,有的在談論他少梁與秦國的和談事宜,有的則在議論那位李五百將與其麾下的奇兵隊。
司馬卓親眼看到一個自稱東梁渡口的男人在講述當初奇兵隊當初訓練時累倒在他們漁村的窘事,引起周遭少梁軍民的一片噓聲,急得險些要對天發誓。
司馬卓忍不住對範鵠說道:“李五百將赴我少梁,真乃我少梁之幸。”
“是啊。”範鵠點頭認可司馬卓的話。
他仍清晰記得當日他接待李郃與狐氏一族的經過,且為此慶幸:沒有那個年輕人堅持主張抗擊秦國,他少梁早已放棄抵抗,豈有如今這堪稱奇蹟般的勝利?
自秦軍解除對少梁的封鎖後,舊梁城內的情況改善了許多,連日來伍康率領舊梁軍民出城砍伐了不少木材,雖然棚屋被雪壓垮的事仍每日都有發生,但至少城內有了充足的木頭建造更多的棚屋,供人取暖的木柴也是十分充足。
在加上從秦軍處得到了足夠的糧食,舊梁非但可以確保本國軍民的吃住與取暖,甚至還拿秦軍交付的糧食救濟了一大群躲在附近山林的河戎難民,收買了不少人心。
儘管正值最寒冷的臘月,儘管舊梁城內大部分人都沒有禦寒的衣物,但勝利的喜悅,卻讓城內軍民淡忘了寒冷,整個城內一片熱鬧。
片刻後,範鵠帶著司馬卓與王錚來到了尹騭的府上,在主屋內見到了東梁君。
此時司馬卓也大致弄清了範鵠所說的分歧。
如今舊梁在對秦、對魏的態度上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以翟虎、李郃為主,包括韋諸、伍康、章賁等等,基本上少梁的將領,他們主張接受合陽邑,解除與魏國的附庸關係;而另一派則以東梁君、尹騭為主,包括範鵠,他們希望秦、魏兩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