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六年二月下旬,就在魏國即將為謀取定陶邑而派兵討伐宋國之際,李郃忽然出使魏國大梁。
得知訊息的魏王心中又驚又疑,連忙招來相邦瑕陽君,對後者道:“寡人慾伐宋國,恰好李子梁赴魏,莫不是為此事而來,你且先去試探一番。”
瑕陽君不敢有違,出了王宮後便直奔城內驛館,將李郃請到自己的府上,設酒宴款待。
彼此本來就是相識近六年的舊交,幾杯酒下肚後氣氛更為融洽,此時瑕陽君才開口試探道:“子梁莫不是為我大魏伐宋一事而來?”
“正是。”
李郃也不隱瞞,如實將禽子對梁墨的考驗告知瑕陽君,隨後又說道:“貴國伐宋,我少梁不欲摻和,不過我有意勸說宋墨遷至我少梁,整合墨家,是故,禽子之言不得不從。”
二人交談了一晚,待次日凌晨,瑕陽君進宮將李郃的來意轉告魏王。
魏王聽得十分驚訝:“他是為宋墨而來?”
瑕陽君點點頭,旋即又補充道:“或許還為宋國之民。……大王您也知道,少梁得到上郡八邑後,愁於地廣人稀,難以發展,今他有意勸說宋墨遷入少梁,未嘗沒想過遷入宋國之民。”
聽到這話,魏王鬆了口氣。
他最擔心的是少梁打著‘非攻’的旗號來阻止他討伐宋國,倘若如此他真不知該如何在不影響兩國關係的情況下拒絕少梁,沒想到少梁是想要趁機遷入宋墨與宋國之民……
這倒不是什麼要緊的事。
思忖片刻後,他點頭說道:“好,就由你出面與他達成協議,只要少梁不妨礙我大魏討伐宋國,宋墨也好、宋民也罷,只要他能說服這些人投奔少梁,寡人絕不阻止。”
“遵命!”
瑕陽君躬身而退。
或有人會問,難道魏王就不曾考慮過截胡,使宋墨投奔他魏國,繼而藉助宋墨提高他魏國的技術麼?
事實上魏王當然考慮過,甚至於,就連作為相邦的瑕陽君,以及惠施這位未來的魏相,也都考慮過這個問題。
問題是,宋墨肯投奔魏國麼?
別看魏國當了百年天下霸主,甚至於現如今又藉助小三晉同盟,彷彿又回到了巔峰時期,但由於魏國頻頻對外戰爭,他在天下墨家中的口碑可不怎麼好,宋墨又怎麼可能會願意為魏國效力呢?
能讓天下墨家弟子甘心效力的國家,就只有少梁這個他們眼中的‘人間聖國’。
正是因為明知這一點,魏王、瑕陽君、惠施等人都沒有奢求宋墨投奔魏國,甚至於,與其讓宋墨繼續留在宋國,妨礙他魏國討伐宋國,君臣幾人都希望將宋墨送給少梁,避免後患。
至於宋國之民,魏王就更不在意了,只要不是整個宋國的百姓都逃向少梁,他都懶得深究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