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墨乃是由魏墨、韓墨、趙墨等數派墨家匯聚而成,光曾經被推薦為鉅子的首領就不光墨踐一人,想要找一人赴秦傳授墨家思想,幫助秦國施行變法改革,這再簡單不過。
比如墨明、墨斗、相里勤等人,其實都有這個能力與資格。
只不過這些人都在少梁的墨造局擔任要職,手中掌握有領先於諸國的技術,少梁不希望這位墨者大家前往秦國罷了。
墨踐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很快就從並未在墨造局中擔任技術要職的墨者中選拔出一人,帶著來見李郃。
在見到李郃後,墨踐指著身旁那人代為介紹道:“子梁,此人叫做腹䵍,正直而有大義,昔日曾作為墨行的副手,經我諸墨徒推薦,可為秦墨鉅子。”
在他說完後,腹䵍亦朝著李郃拱手行禮。
李郃仔細打量那腹䵍,只見此人大概三十歲上下,目光炯炯,一臉坦蕩正色,一看就知道是慷慨正義之士,遂點頭表示贊同。
平心而論,對於梁墨入秦這件事,東梁君、翟虎、範鵠等人其實皆不贊同,畢竟他少梁這幾年的迅猛發展,墨家弟子以及墨家思想可謂是貢獻良多,因此他不免有些擔心秦國在得到墨家思想後發生迅猛的變化。
說白了,他們怕秦國成為大號的少梁。
之所以沒有開口阻攔,那是因為東梁君等人知道他們攔不住——在少梁唯一有可能阻止此事的,就只有李郃。
但李郃卻並未阻止,畢竟在梁墨當年誕生的那一刻,他就與墨踐相約,相約少梁與梁墨乃是相互依存的‘類合作’關係,並沒有上下級的關係,這正因為如此,這些年才有魏墨、韓墨、趙墨等各國墨家弟子紛紛湧入少梁,大公無私地為建設少梁而貢獻力量。
信守當年的承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郃並不相信秦國能變成‘大號的少梁’。
就像駐秦國使者尹嬰所言,秦國這些年的法令,與墨家思想有著天然衝突的地方,比如‘軍功爵法’與‘非攻’,前者是衛鞅為了刺激秦人大力投軍而設的法令,簡單地說就是專門為戰爭、為進攻他國而設,而墨家思想這主張‘非攻’,只允許抵擋外敵的侵犯,這兩者是天然不可調和的。
換而言之,除非秦國放棄‘軍功爵法’,否則不需要少梁指示,梁墨都不會將造弩、冶鐵、鍛造等先進技術傳至秦國,因為他們也知道,秦國是一個‘十分危險’、‘或會對天下造成動盪’的國家。
當然,話雖如此,但該叮囑的,李郃還是要叮囑一番。
他先恭賀腹䵍道:“恭喜鉅子。”
腹䵍擺擺手,一臉正色地說道:“諸墨徒信賴我,薦我為鉅子,此乃責任,並非榮耀,何來賀喜之說?”
從旁墨踐無奈地說道:“子梁就是這麼一說,你應一聲不就完了,何必較真?你這樣較真,還讓別人怎麼說下去?”
看著腹䵍有些錯愕又有些恍然的模樣,李郃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打趣墨踐道:“看到他,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鉅子。”
墨踐尷尬地抽了抽嘴角,隨即又有些無奈地看了一眼腹䵍。
不得不說,當年的墨踐也像腹䵍一樣,無論對什麼事都一本正經,甚至還有些較真,說難聽點就是愣頭青,但在少梁、在李郃身邊呆了幾年,這位鉅子逐漸也變得圓滑多了,只要是不涉及到他墨家思想的底線,也再不會與人較真。
相比之下,腹䵍則稜角分明,顯然還需要時日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