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併整個河套地區,成為中原疆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雖說李郃對此十分心動,但他也明白,他少梁目前並不具備這個能力。
首先,乙旃、烏蘭兩大部落只是在這場戰役中遭到重創,但若細究下來便可知道,這兩大部落依然還有一半的力量。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李郃率領的中原聯合軍能擊潰乙旃、烏蘭部落的一半力量,難道就不能再勝一場,擊潰另一半力量麼?
事實上,這確實很困難。
要知道中原聯軍此前的勝利,建立在草原氏族對中原軍隊抱有輕視的情況下。
比如匹婁,率有兩萬餘騎兵的他,最後竟被李郃堵在藺地那片三面環水的絕地,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最終全軍覆沒,就連自己也被投誠中原的五位氏族首領所殺。
再比如夫蒙,他在被李郃率軍攻下扶施的情況下,仍舊沒有吸取教訓,在扶余、小烏蘭率領援軍趕到後,居然試圖再次攻陷膚施,與中原聯軍打攻堅戰,事實上攻堅戰並非是草原軍隊的強項,乙旃與烏蘭所謂的奴隸軍隊,充其量只能仗著人數優勢欺負一下不太強的中原軍隊,倘若遇到‘攻趙魏軍’這種級別的中原正軍,立馬就會被吊打,更別說陷陣士、魏武卒這種精銳。
草原騎兵真正的強項在於曠野遊擊,這也是李郃不敢貿然進兵草原的原因——從高望往北,整片河套有著方圓將近千里的草原,面積比除楚國以外任何一箇中原國家都要大,在如此廣袤且一馬平川的草原上與胡人騎兵作戰,中原軍隊非但沒有任何優勢,且糧食、後勤方面的長途運輸也是重大問題,倘若進入草原太深卻被胡人騎兵截斷了糧道,那迎接中原軍隊的就只有覆亡。
雖說少梁目前也收編了近十個胡人氏族,組建了多達破萬的左都護騎兵,但相較整個草原,這點數量的騎兵仍然不夠看,先不說乙旃、烏蘭兩大部落仍有能力組建數萬騎兵與少梁廝殺,更關鍵的是,草原上不止乙旃、烏蘭兩大勢力,還有大野部落,還有匈奴人的部落,以及那令整個林胡勢力都難以戰勝的草原強國——樓煩。
因此想要真正佔領河套,少梁非但要與乙旃、烏蘭為敵,還要與大野部落以及匈奴人廝殺,等到以上這些都打贏了,少梁就要直面樓煩,這好似挑戰般一關又一關的對手,讓李郃不得不剿滅進兵草原的打算。
“我上郡下一步的戰略是休養生息,平穩度過兩國的城池交接。”
在擊潰草原聯軍後的第三日,李郃在膚施召開軍事會議,與少梁、魏國兩方的將領商討他上郡未來五年的戰略方針,否定了立刻進兵草原的路線。
他的主張,贏得了魏上郡守公叔蒙的贊同與支援,但龍賈、方邯、鄭侯等一批來自中原腹地的將領,對此難免有些失望,畢竟進兵草原、驅逐外族,這是註定會揚名整個中原諸夏、流芳百世的壯舉,似龍賈、方邯、鄭侯、藺戰這等尚在壯年的將領,自然渴望建立此等赫赫功勳。
但失望歸失望,這些位將領倒也不至於認為草原就真的如此不堪一擊,理智告訴他們,李郃與公叔蒙的主張是正確的。
李郃也察覺到了諸將的遺憾,笑著激勵道:“別那麼沮喪,按照我的估測,最多五年,上郡就能有進兵草原的實力。”
“五年?”
別說龍賈、方邯、鄭侯等中原將領露出驚訝之色,就連胡亥、叱於、僕蘭等投誠的胡將們,臉上亦流露幾絲異色。
不過即便如此,龍賈、方邯二將依然感到遺憾。
李郃自然明白其中緣由,在會議後與二將談話,笑著說道:“我說過,最多五年,我上郡就能有進兵草原的能力,若是你二人不想錯過,何不留下輔佐公叔郡守?……雖然乙旃與烏蘭此次戰敗,但我想二者仍不會善罷甘休,定會伺機報復上郡,若兩位能率軍駐紮此地,相信上郡定能固若金湯。”
面對李郃的暗示,龍賈尷尬地笑笑,委婉拒絕:“這個……末將無法做主,需要請示大梁。”
李郃點點頭,對於龍賈委婉的回絕並未多說什麼,畢竟上郡相比中原腹地實在過於偏僻落後,龍賈怎麼說也是魏國的大將之一,讓他率軍將林胡從上郡驅逐不難,但要他在上郡駐守五年,龍賈不樂意也不意外。
更何況,五年只是李郃的說辭,萬一要十年、二十年呢?龍賈可不願讓自己下半輩子拴在上郡這片貧窮落後之地。
“你呢?”
李郃轉頭看向方邯,帶著幾分鼓勵說道:“上郡十分欠缺像魏武卒這樣的精銳,若你能帶兵留下來,相信公叔郡守定會十分高興。……五年以後,我等可以再次組建聯軍,征討草原,令草原從此不敢再窺視中原。”
方邯雖然也猜到李郃力邀他留下的目的,但也不禁有些心動。
與身兼大夫職位的龍賈不同,方邯是純粹的帶兵將領,尚未被魏國上流階層那種聲色犬馬的奢靡生活所影響,心中仍有少時建立赫赫功勳、揚名立萬的壯志,‘進兵草原’對於他來說是莫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