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李郃派兩名已初步學會騎馬的少梁奇兵回到少梁城,將他的信交到了東梁君的手中。
“上郡守?都護府?”
在看到信中內容後,東梁君表情古怪。
倒不是不滿於李郃所謂的‘奏請’其實就是知會少梁城一聲,畢竟李郃在信送出的當日,就已經任命了亥伏——不,胡亥為左都護,又認命了狄羊為右都護,東梁君之所以表情古怪,是因為他少梁實際上還不存在所謂的‘上郡’。
這不,在聽到東梁君的嘀咕後,給他打下手的次子王繹好奇問道:“父親,子梁大夫已經想好從魏國上郡索要哪幾座城池了麼?”
“沒。”東梁君搖了搖頭:“提都沒提。”
雖說有些哭笑不得,但老頭也並非不能理解李郃的考慮,畢竟上郡是個坑,北面有林胡、匈奴的威脅,西南有秦國的威脅,瑕陽君巴不得想把防守難度最大的幾座城丟給少梁,讓少梁來分擔他魏國承受的壓力,因此,李郃必須嚴肅考察當地,權衡利弊,然後才能做出決定。
考慮到目前聯軍仍在赤邑、白邑那一帶,李郃自然不會莽撞地立刻就做出決定。
除此之外,李郃還在信中提到了一件事,請東梁君派人尋找善於馴養信鴿的奇人,畢竟一旦少梁的國土擴增至上郡,單靠人力的資訊傳遞就會變得非常吃力,因此李郃想到了信鴿。
雖說信鴿送信其實並不是很靠譜,途中時而會被老鷹叼去、被獵人射下,但只要並非機密訊息,靠信鴿傳遞還是很便利的——大不了同時放飛數只信鴿嘛,總有一支能飛到目的地。
然而李郃這一番話,卻是難倒了東梁君。
讓鴿子送信?這事靠不靠譜啊?再說了,老頭子我上哪去尋找善於馴養信鴿的奇人?
好在東梁君終歸是少梁的相邦,些許小事不需要他親自出面。
“信中提及之事,老夫知曉了。”
點點頭,東梁君問面前兩名少梁奇兵道:“李郃打算幾時進兵上郡?”
其中一名少梁奇兵抱拳回答道:“回東梁君,據我所知,是明年開春後。……到時候子梁大夫先會進兵藺地,助趙軍收復失地,然後一同進兵上郡。”
“當地的趙軍答應了?”東梁君奇道。
“是的。”奇兵點頭道:“藺地乃是趙國藺氏的封邑,當地的趙軍都聽命於藺氏,藺氏感激我方的救援之情,願意在解除其地的威脅後派兵助我方收復上郡。”
“原來如此。”
東梁君點點頭,忽然問道:“李郃可知趙國發生內亂?”
“啊?”兩名少梁奇兵面面相覷。
見此東梁君就明白了,點點頭說道:“算了,回頭老夫在信中會寫清楚此事。”
說罷,他岔開話題道:“那他今年年末前回來麼?”
“這個……”
兩名少梁奇兵對視一眼,不甚肯定地說道:“這個我等也不知,據我等所知,子梁大夫最近正忙著訓練騎兵,今年應該……應該不會回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