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的內亂,出乎眾人意料,爆發地十分突兀。
魏國沒預料到,秦國沒預料到,甚至於,就連掀起叛亂的主謀、趙公子紲也沒預料到。
這件事的導火索,在於老趙侯突然過世。
老趙侯此前受秦國哄騙,悍然派軍進攻衛國,結果卻與魏國打了足足兩三年的戰爭,雖然這件事如今在魏王看來後悔不已,悔恨當時幫助了衛國這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但那時的趙國,確實是被魏國打得相當慘,連國都邯鄲都被魏將龐涓與公子卬給攻下了。
對外入侵打成了衛國戰爭,甚至連國都被他國軍隊攻陷,可想而知老趙侯當時難免氣急攻心、抑鬱成疾。
這不,待等魏趙和解,與漳水簽定盟約,老趙侯就支撐不住了,臥病在榻,讓太子趙語監國。
待等秋冬季節變幻,病入膏肓的老趙侯也就撒手人寰了。
老趙侯過世,事實上趙國的臣子倒是並無慌亂,畢竟老趙侯的病情已經熬了大半年,無論是太子趙語還是趙國臣子心中都已有些準備。
於是待老趙侯過世時候,邯鄲便按部就班地準備國喪以及新君繼位之事,倒也沒發生什麼混亂。
但趙語的弟弟公子範卻慌了。
要是等到新君繼位,那還有他趙紲、趙範什麼事啊?
於是公子趙範立刻派人通知當時仍駐軍在河東的趙紲,後者得知也是大驚失色。
平心而論,趙紲原本並不打算立即動手奪位,因為他還沒有得到秦人的承諾——此前秦國是希望他秦軍在與魏趙兩軍交戰時,趙紲突然率軍臨陣倒戈,助秦軍重創魏軍,最起碼可以讓趙軍撤退。
然而林胡入侵上郡、西河一事,導致魏國還擊秦國的戰爭不得不臨時中止,這同時也打亂了秦國了戰略部署,以至於從八月底開始,二十幾萬秦軍與二十幾萬魏軍就在河東干瞪眼,誰也不敢在上郡、西河兩郡徹底解除林胡威脅的情況下貿然發動戰爭。
這個時候老趙侯突然過世,縱使秦國有心幫助親善他秦國的公子趙紲奪位,也不好出兵啊。
於是秦國索性不管,一邊拖著趙紲不給予確切的答覆,一邊繼續與魏軍在河東僵持。
秦國拖得起,趙紲可拖不起,在遲遲無法得到秦國回應的情況下,他率領他籠絡的幾名趙軍將領悍然發動軍變,試圖抓住作為監軍的副將、同時也是擔任趙國相邦的趙成,然後率領軍隊回國奪位。
然而趙成早防著趙紲了。
當初趙紲假意相助魏國組成三晉聯軍,實則對韓侯出言不遜,氣得韓侯順理成章退出了反攻河東的盟軍,當時趙成就懷疑趙紲可能私下勾結秦國——畢竟趙紲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有利於秦國而不利於三晉同盟。
正因為心中早有提防,當趙成收到他兄長趙語從邯鄲送來的喪報時,他就猜到趙紲可能會有所行動,暗地裡防範。
不過他還是沒有想到趙紲居然敢軍變,等到他反應過來時,與趙成親善的將領已遭到趙紲的暗算,或被殺、或被捕,驚慌失措的趙成在護衛的保護下連夜逃離趙營,逃回國內,沿途傳開趙紲叛亂的訊息,以相邦的名義命令各城抵擋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