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國醬鄉酒是騙子> 第二百三十六章:請援之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六章:請援之議 (1 / 3)

數日後的七月末,櫟陽收到了嬴虔的書信。

跟嬴虔的反應差不多,秦王在得知魏國西河郡遭到林胡的寇犯時亦是幸災樂禍,但也僅限於幸災樂禍。

畢竟秦王也知道,中原在對待外族的事上是比較敏感的,誰要是敢‘勾結外族’或者利用‘外族寇犯’落井下石,那絕對就是‘天下共伐之’的結局。

他半開玩笑地與左庶長衛鞅商議道:“倘若魏國願意將上郡割讓給我大秦,我大秦或可以出兵替他驅逐林胡。”

“上郡啊……”衛鞅皺著眉頭思索著秦王的話。

平心而論,在衛鞅為秦國制定的戰略中,他對魏國的上郡倒沒有太多的想法,畢竟上郡實在太僻遠了,當地的情況比秦國還要荒涼貧窮,況且拿到上郡後,他秦國就得代替魏國替中原守衛北方,承受諸如林胡、樓煩等異族的騷擾,感覺並不是太賺。

當然,要說沒有好處那也不盡然,畢竟上郡一帶是天然的牧場,秦國得到上郡後可以在那裡放牧戰馬、牛羊,再者秦國得到上郡後,就好比是對義渠國形成了三面包夾,這有利於秦國掃除義渠這個心腹大患。

總而言之,奪取上郡在衛鞅看來就是一樁沒事做時可以去幹一干,但優先度遠遠趕不上奪取整個河東郡,畢竟魏國的河東郡實在太殷富了,讓他秦國上下都為之垂涎不已。

可話說回來,現如今他秦國可就不是‘沒事幹’了麼?總不能與林胡聯合攻打魏國吧?

基於這一點,衛鞅覺得與魏國商量商量倒也不壞。

當然,這裡所說的沒事幹,指的是他秦國暫時無法發動對外戰爭,並非真的沒事幹,事實上衛鞅正打算在秦國施行第二次變法改革,進一步削弱王公貴族乃至地方氏族的權力,攥合全國的資源——最好就像少梁那樣,實行對鹽、米、鐵等重要資源的全面官營以及對鐵、銅、煤等礦藏的全面掌控。

不得不說,少梁的鹽米專營跟對於礦藏的全面掌控實在是太合衛鞅的胃口了。

這兩年來,衛鞅一直在透過樛遊的書信關注少梁的發展,倒不是對少梁有什麼防範,而是他對少梁的發展模式十分感興趣。

少梁這兩年為何發展地如此之快?他認為就是因為少梁施行全方面的資源管制與以及官營。

就比如最近墨造局要鍊鋼,行,只要跟作為國相的東梁君報備一聲,立馬開礦,鐵礦、煤礦同時開工,想在哪開在哪開,因為少梁的礦藏、土地等資源全部屬於國家所有。

但這套在秦國卻行不通,因為秦國也是封邑制,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佔據了大量的礦藏,哪怕是衛鞅作為秦國的左庶長想要開礦發展冶造業,也得與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商量,且不說效率遠遠沒有少梁高,有時候雙方因為利益問題根本談不攏,最後還要鬧到秦王面前,甚至在秦王面前爭吵。

這讓衛鞅感覺自己被束縛了雙手,根本無法像少梁那樣快速推動發展,因此他決定實行第二次改革,進一步削弱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的權力,學少梁那樣將重要資源整合到國家手中。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異常兇險。

因為這件事,衛鞅與以嬴虔為代表的嬴姓王公貴族,以及與甘龍、杜摯等秦國重臣的關係,都變得越來越差,好在秦王明白他良苦用心,給予他諸多的支援與幫助,這大概是衛鞅施行第二次變法改革的唯一動力。

八月初八,衛鞅抵達了安邑,先是代秦王授予了嬴虔隨時與魏國停戰、開戰的權力,隨後前往曲沃,請見了龐涓與瑕陽君,提出了秦王的那個建議。

瑕陽君一聽就拒絕了。

開玩笑,你秦國以為上郡是少梁合陽郡那種級別的郡麼?少梁的合陽郡才多大?不過兩個縣罷了,雖然是實際佔地比較大的兩個縣,可再怎麼打又怎麼比得過足足有十五個縣的上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