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李郃在繁龐的河港送別王廙、田忌、孫臏等人,乘車返回舊梁。
就像東梁君所瞭解的那樣,墨造局確實離不開李郃,這不,李郃剛回到城內的邑邸,還沒等喝口水,鉅子墨踐便聞訊而來,要拉著李郃去他墨造局的冶鐵工坊。
事實上,早在與韓國建盟之初,也就是約兩年前,墨造局就已經在李郃的授意下,於盤水下游建造了鍛造鐵具的工坊。
但因為當時少梁已確定以弩具作為備禦之器,大力發展造弩工藝,舉國人力物力大幅度向負責打造弩具的‘造部’傾斜,因此冶鐵這塊難免就落下了,除了打造箭簇,打造耕種用的鐵質農具,其他基本上沒有打造過任何兵器。
少梁軍隊如今使用的兵器,刨除曾經魏國提供的那部分,其他幾乎都是在少梁之戰、河西之戰、河東之戰三場戰爭中撿的戰利品,先不說好用不好用,委實是省了一大筆錢。
然而一個國家的軍隊想要強大,單靠在戰場上繳獲敵軍的兵器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前幾日,與田忌、孫臏等人一同而來的韓人申完,奉韓相申不害之命帶來打造六百步強弩的技術資料以及冶鐵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這讓李郃決定立刻發展冶鐵,使少梁具備鍛造鐵質兵器的能力,畢竟在這方面,少梁實在是落後三晉太多,甚至連相對遜色的秦國都不如。
於是乎,剛回到舊梁的李郃,便又與墨踐等人乘坐馬車,前往了盤水下游。
盤水下游,大致屬於繁龐境內,昔日繁龐人還會到盤水捕魚,不過自從墨造局在盤水上游建了一片磚窯,又在下游建造了冶煉工坊,這條河流的水質難免受到了汙染,再加上繁龐河港的擴寬,繁龐人也就漸漸不來盤水捕魚了。
約一個時辰後,李郃與墨踐一行來到了盤水下游的冶鐵工坊。
剛下馬車,李郃便看到了盤水上游那高聳的幾座煙囪,都是那幾座磚窯的煙囪。
不得不說,他少梁近兩年的飛速建設離不開那幾座磚窯燒製的磚塊,但不能否認代價也確實有點大,非但汙染了盤水,甚至是哪怕站在盤水下游,他隱約也能聞到燒磚的氣味。
待等他日盤水下游也建成了冶煉爐,估計對環境的汙染會更大,好在他少梁本郡絕大多數的國民目前都已搬入了改建的城邑中,雖然對各邑帶來了更大的需求負擔,但好在還能夠克服。
“子梁大夫、鉅子。”
就在李郃默默觀察上游的那幾根菸囪後,從冶鐵工坊方向走來一群墨者,為首一位目測三十歲上下的墨者朝著二人拱手行禮。
“相里鉅子。”
李郃與墨踐拱手回禮。
沒錯,這位姓‘相里’的墨者,正是趙墨其中一支的首領相里勤,祖籍趙國汾陽,昔日主要在趙國的太原郡一帶活動,當年李郃若是選擇往北,或許就能撞見這支墨者。
而自三年前李郃在少梁推行墨治,墨踐便派人聯絡魏、趙、韓等各國國內的墨者,相邀諸支墨者齊聚少梁,相里勤這支趙墨正是受邀而來的其中一支,大抵是在河東之戰前投奔少梁。
當時李郃曾與墨踐一同前往迎接,但交涉不多,且最開始那會兒,梁墨對外來的墨者也抱有幾分警惕,不敢告知他們少梁最核心的機密,只叫諸外來墨者負責協助農耕之事。
直到確認這些墨者可信,且願意接受梁墨的思想,墨踐才敢予以重任,而相里勤如今就擔任墨造局‘冶造司’的司長,負責冶煉、鍛造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