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郃率一千名奇兵向穰疵的營寨發起奇襲時,正值丑時前後。
就連主將穰疵都誤以為秦梁聯軍打算圍困合陽,營中的魏軍將士們又哪裡會想到少梁奇兵會在今晚對他們發動偷襲,畢竟迄今為止與魏軍的作戰中,少梁奇兵此前一次都沒有過於接近魏軍的駐地。
當然,這並非少梁奇兵故意為之,而是他們並沒有能力過於靠近魏軍駐地,但不得不說,這也陰差陽錯地給魏軍兵將造成了一個錯誤的判斷,即少梁奇兵不敢偷襲營寨、駐地,只要呆在營寨與駐地內便能相安無事。
相信嬴虔對此肯定會有不同的意見,畢竟李郃前年那可是在二十萬秦軍中偷襲了他的帥帳。
只能說,少梁奇兵並未像前年那樣被逼上絕路,畢竟少梁奇兵的宗旨是無傷殺敵,是不允許負傷的,是故若沒有必要,奇兵們也不會做出太過於冒險的事。
當晚的奇襲行動,由李郃帶著韓延一隊率先展開奇襲。
他們找了一個幾座哨塔的死角,悄悄摸到了營寨外。
此時穰疵的營寨內外仍被大雪覆蓋,而奇兵們身上都披著白色的披風,若不仔細觀察,著實很難發現雪地裡有人在移動。
更有甚至,倘若遇到什麼情況,奇兵們在雪地上一趴,用白色的披風蓋住自己,魏軍的兵將那就更難發現了。
然而魏軍所謂的嚴防,甚至都沒有讓奇兵做出借積雪掩蓋行蹤的舉動,輕輕鬆鬆地,李郃一行二百人就摸到營寨外。
隨即,二百人將韓延打了幾個手勢,幾名跟在他身旁的什長立刻會意,百餘人分別去解決左右兩側的營外值崗士卒,而其中一名什長則解下了身上揹著的分段長梯。
這種可組合的長梯,是前年李郃在奇襲秦國國都櫟陽時請墨家弟子打造的,僅一人揹負的組裝長梯,就可以組裝出兩丈高的梯子,別看僅兩丈高的梯子對於動輒三四丈的城牆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關鍵在於,這種梯子仍然可以繼續組裝,比如將兩人揹負的分段長梯組合成一架,這就相當於四丈高了。
別看人人佩劍是少梁奇兵的標誌,但事實上,這種可組合的長梯,還有粗麻繩,以及隨身攜帶的短劍,這三樣才是奇兵們必不可少的寶貝,奇兵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還有野外求生,都少不了這三件神器。
至於第四件神器,那當數奇兵們在去年冬季更換的新弩,也就是韋營弩兵那種射程可達到四百七十步的強弩,以及伍長以伍長以上奇兵所揹負的連弩。
平心而論,奇兵其實用不著射程可達四百七十步的強弩,對於他們而言,四百步的弩都綽綽有餘,但誰讓奇兵乃是少梁最精銳的軍卒呢,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就可以擁有少梁最先進的兵器。
這一點,在這場仗中幾乎沒有什麼出風頭機會的陷陣士也一樣。
這不,儘管更換了射程可達四百七十步的強弩,但奇兵們仍然傾向於摸到敵軍背後,用隨身攜帶的短劍解決對手。
只見這些高度默契的奇兵們,遇到那種三五人的哨崗,一個眼神交匯就知道彼此該做什麼。
他們甚至能讓那三五人崗哨士卒連呼救都無法做到,同時出手,同時斃敵,然後立刻換上屍體上的甲冑,將屍體掩埋了雪中。
這行雲流水的一套,只需花費不到二百息的時間,可以說是相當嫻熟。
說到這些奇兵用來暗殺的短劍,原本是用來給野外訓練的奇兵們割肉的,但後來奇兵們就發現,用短劍偷襲毫無防備的敵人,比用身上的長劍還好使。
於是,韓延、吳恆等五名二百人將不約而同地給李郃提了意見,而李郃也答應了他們,答應日後會鍛造更為鋒利的短劍,作為奇兵的制式裝備之一。
順便一提,在鄭經等少府工匠的幫助下,舊梁一帶已經建起了一座鍊鐵工坊,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打造過什麼鐵質兵器,只打造了一些鋤頭、鏟子、鐵犁等農具,優先補足國內的勞作工具,這一點得到了墨家弟子的高度肯定與稱讚。
短短一炷香工夫,穰疵這座營寨的東北角,幾十名繞著營寨巡邏的魏軍就被奇兵們無聲地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