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國醬鄉酒是騙子> 第一百三十九章:瑕陽君與惠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九章:瑕陽君與惠施 (1 / 3)

十月中旬,在魏王的召喚下,公孫衍將河西的軍隊交給龍賈,與瑕陽君一同返回魏國新都大梁。

不曾想待月末二人抵達大梁時,卻忽然聽聞大將龐涓兵敗於桂陵的訊息,不禁大驚失色,遂不顧行路的疲憊,立即請見魏王。

然而再次出乎公孫衍與瑕陽君意料的是,待等他們見到魏王時,魏王卻不像他們所以為的那樣驚懼,事後他們才知道,原來是兵敗逃回大梁的大將龐涓,先行一步逃回大梁,對魏王進行了一番勸說。

事實上,龐涓這次桂陵之敗損失並不嚴重,無非就是他急著率軍輕裝撤回大梁時,在桂陵、也就是長垣一帶遭到了齊將田忌的埋伏,以至於麾下一、兩萬先遣軍幾乎全軍覆沒。

但也僅僅只是這樣而已,龐涓攻打趙國的魏軍主力此時尚在邯鄲,並非一同撤回。

當然,這支大軍短時間內也來不及撤回。

待逃回大梁之後,龐涓便對魏王進行了一番勸說:“……年近入冬,即便齊將田忌率軍攻入大梁畿地,前年也無法對大梁造成什麼威脅,大王實在不必過於擔憂。”

他的話中,隱約還有點埋怨魏王的意思。

畢竟事實上龐涓很清楚,齊軍根本無法在年前對大梁遭到什麼威脅,待等齊軍果真攻到大梁畿地,那也已經是十一月前後了,難不成到時候齊軍頂著風雪攻打大梁?

正因為心知肚明,龐涓原本並不打算急匆匆地撤軍回援,奈何魏王懼怕齊軍一路打到大梁,接連派人召他回援,龐涓無奈之下,這才帶了區區一、兩萬魏軍回撤,原本打算拿這些魏軍安一安魏王的心,沒想到齊將田忌卻在一路攻至魏國的外黃後虛晃一槍,竟不向西攻打大梁反而往北在桂陵、在龐涓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這才使急著率軍回援大梁的龐涓中了埋伏,麾下一兩萬輕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確切地說,設下此計的並非是齊將田忌,而是田忌的門客孫臏,這位可是龐涓的老相識了。

待等龐涓向魏王說明了情況,對兵事一竅不通的魏王這才意識到是他拖累了龐涓,心中亦是羞愧,遂好言安撫龐涓,叫他先回府歇息,毫不責怪龐涓在桂陵損失了一、兩萬軍隊,這也是因為龐涓乃是河東出身,是魏王喜愛的大將,換做旁人,相信絕不敢像龐涓那樣隱晦地埋怨魏王。

而正是在此之後,公孫衍與瑕陽君一同回到了大梁,魏王將龐涓跟他講述的那一番話告訴了二人,二人也覺得十分有道理,甚至也覺得龐涓這一敗,敗地著實冤枉。

十一月初,一個又一個的壞訊息,接連不斷地傳至魏王耳中,先是秦國的使者衛鞅得知齊國起兵伐魏,狡猾地中止了代秦國與魏國的談判,逃出了大梁,隨後又得知宋、衛兩國居然也受到了齊國的教唆,加入到了齊國的陣營,一共討伐魏國。

宋國姑且不論,衛國那可是魏國的附庸國,魏國此次為何與趙國開戰?主要原因不就是趙國派軍侵佔了衛國的城池麼?可誰曾想到,衛國居然敢背棄魏國,倒向齊國。

再者就是楚國也派景舍派兵討伐他魏國。

這種種,真可謂是牆倒眾人推,讓魏王心中記恨不已,相比之下,東梁君歸還了印璽,倒也不算什麼了。

十一月初四,魏王召公孫衍、龐涓、瑕陽君三人與幾名重臣商議退敵之事。

會議中,由國相公孫衍率先闡述了魏國當前所遭遇的困境:“……眼下我魏國,主要面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威脅,西邊即秦國與少梁。衛鞅作為秦國的使者,竟連夜潛逃,可見他在得知齊楚兩國兵伐我魏國後,已放棄了與我魏國和談一事,甚至於,他此次以歸還河戎之地作為藉口與我魏國和談,這原本就是秦國的緩兵之計,意在拖延我國派大軍征伐河西。如今他逃回秦國,想來不久之後,秦軍必攜少梁軍隊前來圍攻……”

聽到這裡,瑕陽君面無表情地說道:“若非你侵佔了少梁的城池,又何須擔憂少梁會助秦軍圍攻我魏國?”

公孫衍反唇譏道:“在瑕陽君心中,合陽已經是少梁的城池了?”

“好了!”

魏王皺著眉頭喝止了二人的爭吵,畢竟像這樣的爭吵,這兩位臣子在返回大梁的那一日就在他面前激烈爭吵、辯論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