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裡搜尋“盛唐風華 熱門(”查詢最新章節!
徐樂走出望樓,在後面則是低頭耷腦,已經解去兵器的何歡。他身上捆著一條粗繩,繩索另一端則握在尉遲恭手中。隨著尉遲恭前行,何歡就得快步跟上,否則便要摔倒。
站在城頭之上徐樂放眼望去,但見關下此時已是一片狼藉。此時戰事並未結束,突厥兵依舊在殺戮馬邑兵,馬邑兵以及少數王家家將也在拼死抵抗。縱然不敵,一時間也不至於被斬盡殺絕。喊殺聲、慘叫聲以及兵刃碰撞聲此起彼伏。
劉武周此時已經上了一匹坐騎,身旁左右有數十名恆安甲騎護持,再外一層則是執必部青狼騎兵。執必部少主執必思力立於馬上,此時也正看向城頭,兩人目光於空中碰撞,爆起無數火花。
一行三人來到馬道旁,徐樂並未急著下城,而是冷冷看著眼前景象。
劉武周的手段,就是勾結突厥?
徐樂陡然一聲大喝:
“神武徐樂,已將王仁恭斬首!特將首級,送於劉鷹擊!”
隨著這一聲大吼,徐樂將手中人頭朝著劉武周飛擲而去,自己則邁開大步衝下馬道,向著羅敦一行人快步走去。
自始至終,徐樂都不曾認為自己是劉武周的部屬。阿爺曾講過當日群雄逐鹿時,群雄之間如何相處。有能上將率部眾來投,雖有上下之分,卻無尊卑之別,關係更類似於主客。賓主投緣便可共謀大事,若是不能相得則各走各路好聚好散。主公固然要為客將及其部下提供糧草、財帛,客將及其部下也要為主公廝殺衝鋒斬將奪旗,彼此之間互不相欠。自己與劉武周便是這等關係。
固然劉武周為徐家閭的鄉親提供了糧食,可是自己也為劉武周立下赫赫戰功,與執必部青狼騎浴血廝殺幾乎陷於陣中,如果沒有這份勇力戰功,恆安的糧食又豈是那麼容易吃下?本來自己就覺得劉武周格局有限難成大事,不願與其相處。如今他更是幹出勾結突厥出賣祖宗的行徑,自己定不能與其同流合汙。殺了王仁恭,天大的人情也都還完,今後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各走各路也就是了。
他這一聲吼讓原本喧囂的戰場,有了短暫寂靜。所有人都把目光落向徐樂以及他丟下去的那顆人頭。
固然從徐樂出關那一刻,大多數人都知道王仁恭凶多吉少。但是王仁恭手下心腹嫡系,難免心存僥倖。畢竟王仁恭身份不同於普通人,太原王氏並非好相與角色,樹大根深影響巨大。在馬邑奈何不得劉武周,但是他日劉武周若是兵出馬邑爭奪天下,王氏有得是辦法對其進行刁難牽制,足以搞得劉武周焦頭爛額。若是為了他日大業,今日暫且對王仁恭手下留情,也是情理中事,畢竟一顆人頭看不出歸屬。
可是徐樂這句話,徹底粉碎了眾人最後的希望。王仁恭死了,自己的靠山倒了。再廝殺下去又有何用?又為誰拼命?
只聽幾聲兵器落地之聲,卻是幾個馬邑軍將丟下了軍刃,隨後跪倒在地,高聲叫道:“我等願意歸降劉鷹擊,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望鷹擊收留!”
“望鷹擊收留!”
有人帶頭,便有人跟上。只聽一陣兵器落地之聲,上百馬邑軍兵將校丟下兵器或是把武器頂在頭上,跪倒在地請降。甚至幾個王家的錦衣家將也丟下武器,跪地求饒。
人無頭不走,隨著王仁恭死,何歡被擒,以及突厥兵大舉殺入,馬邑本土軍將已經失去鬥志,只求投奔劉武周換一條生路。
見此情形,玄甲騎的腰板下意識拔起。跟隨羅敦進城的宋寶,只覺得周身骨頭都已經沒了分量,似乎隨時都能隨風而起,直衝雲霄。
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徐樂真的做成了這等大事!以布衣之身奮三尺短兵,斬殺手握十數萬軍民生殺大權的馬邑郡守王仁恭,這是何等的壯舉!邊地輕俠素重名望,不管是任俠使氣為了麵皮交情廝殺,還是做沒本錢的勾當殺人越貨都不要緊,只要殺得人多或是有名望,都會得到邊地遊俠兒的揄揚。
眾人手上偶爾寬鬆,沽酒暢飲之時,也曾藉著酒酣耳熱說些大話。奢言自己日後要做何等官職,或是要殺哪個了不得的狠辣人物。可哪怕宋寶酩酊大醉之時,也不敢說出王仁恭的名字,就是王家這些錦衣家將也不敢招惹。沒想到樂郎君卻做到了!
日後數十年間,邊地遊俠都會記得徐樂的名字,只要提到他都會挑起拇指稱讚。就衝他替邊地男兒掙了面子,做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便是這些輕俠少年心中認定的頭領!自己能追隨這樣的首領,也同樣能名傳邊地。日後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說一句自己是樂郎君的伴當,美酒小娘皆是予取予求,誰敢說個不字?
再說樂郎君為劉武周立下這份大功,封賞又豈能少了?樂郎君為人豪爽,自己雖然未曾隨他並肩廝殺,但是保護家眷得力,又有冒矢攻城的功勞,還能少得了財貨?
同樣為之欣喜的還有苑君瑋。他相信不光是自己,整個雲中的軍民心思應該都差不許多。這幾年大家都沒少受王仁恭的鳥氣,被他捏緊脖子卡住錢糧,不論軍民全都缺衣少穿,乃至恆安甲騎不得不去山中做剪徑勾當只求混個溫飽。如今仇人被砍了腦袋,馬邑也眼瞅著成了自家天下,今後可以揚眉吐氣做人,放開肚皮吃喝,誰心裡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