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陸秀夫等人陸續起身。
他們個個看著趙洞庭,眼中都是有著笑意浮現。
原本他們還是有些擔憂的,擔憂皇上不能夠按時趕到臨安府。
若是閱兵盛事沒有皇上主持,那同樣會讓得朝野內外興起無數輿論。
現在,自是消去那種疑慮。
趙洞庭眼神自眾臣身上掠過,而後竟是主動對著文天祥還有王應麟等邊疆大吏拱了拱手,“諸位大人,辛苦了。”
這直讓得包括文天祥在內的眾人都是有些慌張,甚至不知該如何面對趙洞庭的這種客氣才好,只連道不敢。
這種榮寵,實在是有些嚇人了。
而在趙洞庭看來,這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他從沒有覺得皇上就應該高高在上,整個大宋的人都理應為他趙洞庭賣命。
這幾年他坐鎮長沙,其餘諸路多虧文天祥、王應麟這些眾臣把持,自己對他們客氣些也是應該。
這些人,都當得起他趙洞庭的尊敬。
趙洞庭心裡清楚,相較於自己,文天祥、王應麟他們為大宋付出的要多上不知多少。
只文天祥等人這種手足無措的模樣,卻也是讓他哭笑不得。
當下他也不再多說,只帶著眾人向府衙內走去。
到府衙內正堂君臣分序坐下,趙洞庭便看向王應麟等江南西路大臣,道:“諸位大人,近來江南西路如何?”
王應麟連起身拱手道:“回皇上,託您洪福,江南西路民生安定,且您的諸多新政都收效頗豐。”
趙洞庭輕輕點頭,“大棚種植法可曾普及下去?”
王應麟笑道:“自皇上您發明這大棚種植法以後,臣便在江南西路境內將其實施下去。眼下有許多城池有百姓都已深諳大棚種植法,在農業合作社的扶持下,收成較之以往又漲了數分。百姓們家家都有餘糧,甚至都無需衙役前去催促,在收穫以後便會將糧草都送到儲糧庫內。”
趙洞庭臉上露出笑容來,“如此,朕便放心了。”
他始終認為吃飯問題才是這個年代最大的問題。
只要百姓們都有飽飯吃,那大宋欣欣向榮便是定局。
而現在,這種問題在他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的政策下,可以說已經徹底得到解決。
然後他便又對王應麟說道:“江南西路本是咱們大宋的魚米之鄉,只這江南西路糧草富足,那朕便無需擔心大宋境內會有何處的百姓要餓肚子了。王轉運使,即刻傳令下去,讓江南西路各城官員將糧草儲備盡皆統計出來,準備呈送於皇城。”
王應麟聞言不禁微怔,“皇上,以往不是臣到您面前述職時,順便提交這些統計?”
趙洞庭只笑,“這回不是要往臨安府麼,提前將數目呈報朝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