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妻乃上將軍賤宗首席弟子> 第五十八章 戰或不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八章 戰或不戰? (1 / 4)

——八月二十二日,夏口——

劉晴很清楚眼下的謝安肯定是率領著軍隊火速朝夏口趕來,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她提前一步叫江夏的內細將戰船都開到了夏口,只要謝安還打算著渡江支援八賢王[李賢],那麼勢必要從她手中奪回戰船。

說起來確實有些好笑,在劉晴與謝安對峙的這一個多月裡,戰況並沒有徹底倒向任何一方,而是劉晴與謝安分別先後領導著某段時期的主動權。

謝安勝在怪招連連、勝在麾下大梁軍精銳、勝在有秦可兒暗中相助,而劉晴則勝在她對荊、揚等地的地形環境相當瞭解,勝在她太平軍早已滲透進入大周在江南的官府府衙,可以方便劉晴假借朝廷的名義,反過來為難謝安,就跟預先調走了江夏兵船的這件事一樣。

可以說,兩人各有優勢,因此,這一個月來的戰況十分膠著,大梁軍犧牲了兩萬人,太平軍也犧牲了兩萬人,在人數上持平誰也不吃虧。

或許有人認為,劉晴用兩萬裝備與訓練完全無法比擬大梁軍的太平軍士卒,換取了兩萬大梁軍將士性命,這已無法僅僅用佔便宜三字來形容,簡直是妙策連連。

確實,在兵力的損失程度上,劉晴確實要稍稍佔點便宜,但是從大局來說,劉晴卻依然位處下風。

早前謝安有八萬大梁軍,而她只有五萬太平軍,如今謝安依然還有六萬兵力,而她卻只剩下三萬,細細一算,絕非是劉晴佔據主動,相反地。她在兵力上的劣勢越來越明顯。而從大局來說,劉晴始終處於不利的下風,逐漸被謝安逼到了夏口這個死角。

倘若劉晴無法順利乘船渡江,那麼迎接太平軍的,便只有全軍覆沒,畢竟僅僅只有三萬兵力的太平軍,根本不是六萬大梁軍的對手。

不得不說,謝安先前用故弄玄虛之計算計了劉晴幾回,讓她的兵力削減了一萬三千有餘。此事確實嚴重影響到了太平軍的贏面,毫不客氣地說,只要接下來謝安不犯渾,不犯下重大的失誤,他便不可能會輸。因為他已立於不敗之地。

而比起大梁軍來說,太平軍的情況顯然要糟糕地多,畢竟六萬大梁軍依然有著全殲他們三萬太平軍士卒的能力,不出意外的話,劉晴已失去了戰勝謝安的機會,早在她被謝安故弄玄虛之計矇蔽,六戰六敗失去了一萬三千兵力時。

而至於眼下。劉晴唯一能做的便是儘量儲存兵力,撤到江對岸去,撤到荊州境內去。

或許有人會覺得,夏口不是還屯紮有太平軍一支近萬人的兵力麼?由[六神將]剩下兩位中的其中一位所率領。難道這樣也無法打贏謝安?

但是要知道,在劉晴增加了兵力的同時,謝安手中可用的兵力也愈發多了,早前他便收了彭澤郡軍丞張益所率領的四千彭澤兵。在拿下江夏後又多添了萬餘、甚至達到兩萬的江夏兵,因此。劉晴若是想要藉助新添的萬餘兵力與謝安死磕,不可否認她的贏面實在太小。畢竟劉晴充其量只是一名謀士、軍師,她的才能在兩軍正面戰場上所能體現的作用實在很小。

記得想當初,似長孫湘雨那般用兵如神的軍師,在戰場上照樣被[一人軍]陳驀逼得險些步入絕境,明明是可以集中兵力優先狙殺陳驀的絕對有利局勢,卻被陳驀硬是憑藉個人的勇武開啟了局面,最後若不是梁丘舞率領五千東軍士卒日夜兼程趕到,或許她與謝安這對日後的夫妻,會像吳邦與呂帆一樣,被陳驀斬殺於戰場。

真刀真槍的戰場,永遠是武將展現其勇武無雙實力的舞臺,絕非是透過巧妙的計謀便已足夠牢牢控制局勢的。

而這一點,劉晴也很清楚,因此,哪怕是多了[六神將之玉衡神將]齊植的那近萬精銳,劉晴還是沒有把握穩贏謝安,除非她所暗暗傾慕的那個男人眼下就在軍中,那位被稱呼[一人成軍]的無雙猛將,陳驀。

不得不說,眼下的劉晴很是後悔將陳驀派往了荊州協助[三王]對付[八賢王]李賢,畢竟那個時候的她,萬萬想不到她竟然會被謝安逼到這種地步。

儘管她口口聲聲稱謝安只不過是在兵力上佔便宜,但是呢,她也清楚這只是她用來穩定軍心的話,在她看來,謝安就算率領一支與太平軍無論是訓練程度還是裝備程度都持平的軍隊,她也不見得能戰勝謝安,畢竟後者實在是太謹慎了,一位不貪小利的敵軍主帥,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崇尚計謀制敵的將軍或者謀士想遇到的。

甚至於,劉晴還暗暗慶幸謝安麾下的那是訓練與裝備都超過太平軍一大截的大梁軍,因為若不是看在雙方士卒的戰鬥力存在著巨大差距的情況下,謝安根本不會發動那次夜襲,也不會叫大梁軍騎將馮何率騎兵追擊太平軍,最終卻因為馮何的冒進而全軍覆沒。

可以說,劉晴之所以能設計誅滅了謝安兩萬騎兵,完全建立在謝安覺得依靠大梁軍的實力能夠殲滅太平軍的這份信心上,建立在他麾下的將士是訓練有素、裝備優良的大梁軍的情況下,否則,劉晴根本沒有獲取這個輝煌戰果的機會。

當然了,倘若當真如此的話,謝安與劉晴此刻恐怕還在湖口對峙,若是沒有第三股勢力插足,恐怕僵持個一兩年都未見得能分出勝敗。

只能說,世事往往福禍相依,無法明確預料。

“……眼下的情況就是這樣,謝安抵達江夏後,勢必會察覺到江夏的戰船已被我預先調到了夏口,因此,他必定會日夜兼程趕來,以免我軍逃到江對岸。”在夏口港內軍營帥帳,劉晴總結了她先前那番話的大致意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