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期 (1 / 2)

第一問,讀者【流浪者賈乃瑄】問:

有的東西可以做,可以想,不能說。李茂的言論對帝王的威信是挑戰。這種東西是絕不可能被忍耐的。歷史上哪一個權臣說出過這種話?哪一個皇子說過?這麼囂張的人,不可能乖乖滾回北方戍邊。如此強大,如此不聽話,不殺等什麼呢?他有兩萬人,但是京城有四鎮。就算有去剿匪而不在的,有不滿員的,五萬人是有的。以你的設定,燕王的軍隊並不能比他們精銳。何況,你以為人能有多強?殺了燕王和所謂的五虎,什麼都不會發生。不要說燕王有用,這種性格不可能為帝所用。北方的異族,根本就不是理由,太平軍也不是。

【答】:首先,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塑造皇四子[燕王]李茂為人霸道,天上地下為我獨尊的人物性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正如您所言,這樣的霸主註定不可能被李壽所收復,他勢必會成為李壽帝王道路上的一塊擋路石,但問題是,現在還不是除掉他時候。(先不談是否能夠除掉他)

現在大周內部陣營分部,李壽朝廷一塊(包括謝安和李賢),三十一支李氏王室分家一塊(眼下是為李賢所用,但不排除有倒戈的可能),北疆一塊,江南太平軍一塊。(至於李慎等秦王、韓王、楚王,眼下實力還不足以決定局勢走向,暫且不談。)

這裡先來衡量一下殺或不殺李茂的利害關係,就假設冀京方面毫無損傷地除掉了李茂。

文中已解釋過,李茂是目前具有最強大軍事力量的外封王爺,手中有十萬餘北疆軍隊,他的勢力中安插有太平軍的細作,而且竊取的勢力不小。

殺了李茂後的利益:李茂不再是隱患,李壽坐穩皇帝位置。

弊端:冀京失卻大義,北疆內部太平軍鼓動熱血分子替李茂報仇,起兵叛亂,這使得冀京方面的精力全部被北疆拖住,展開一段長時間的兵戈,而江南的太平軍則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在南方起兵,在大周首尾難顧的情況下,與大周劃江而治也不是就沒有可能。

可能有人要說,李茂和那什麼五虎都死了,北疆還有什麼厲害人物麼?

您問的對,但是您也要記得,太平軍還有[六神將],還有[一人軍]陳驀,在這本書的設定裡,陳驀的武力值足以單挑梁丘舞加金鈴兒而不敗,無可厚非的天下第一人,天下第一猛將,天下第一刺客。

(話說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名字)

有[一人軍]陳驀坐鎮北疆,梁丘舞不開狂化(嘿,就當沒看到吧)絕對打不過,而陳驀這邊則可以輕易地收割戰場上任何一個周軍將領,重現長安戰役時獨自一人扭轉整個戰局的輝煌戰果。

再加上太平軍公主、[天上姬]劉晴,她的智略幾乎等同於長孫湘雨,唯一的區別就是長孫湘雨用兵以[奇],而劉晴則用兵以[正]。

所以說,一旦李茂死亡,就意味著太平軍與大周正式進入白熱化的征戰階段,而不是如今的互相滲透、互相試探。

太平軍起義於近二十年前,被梁丘舞的老爹打殘廢後,隱忍十幾年按兵不動,潛在的勢力,肯定要比顯露的強得多,在大周大部分兵力被北疆拖住的時候,從背後襲擊大周腹地,別的不說,至少江南保不住。

用李茂一條命,換得過整個江南麼?值得麼?

李茂勢必要殺,但不是現在,因為近階段李賢要集中注意對付太平軍。

為什麼呢?

因為李茂也是皇室成員,他也姓李,就算他最後打敗了李壽與李賢,這個國家還叫大周,但是太平軍不一樣,太平軍是南唐的殘餘勢力,一旦敗了,大周就滅國了。(伐而滅其國,至死方休。)

正因為這樣,在李賢眼裡,太平軍才是最先要剷除的毒瘤,因為身為李氏兒孫的他,有責任延續大周的江山,為此,可以姑息其他一切。

至於待剿滅太平軍後如何處置李茂,那就是隻是他們李氏的家務事了,現在眼下,李茂還動不得。

(雖說這個比喻不怎麼恰當,就參考清末朝廷與起義軍以及列強三者之間的關係吧,當時慈禧是說:[寧予列強,不予家奴],而李賢的態度恰恰相反。)

至於怎麼叫李茂[乖乖滾回北疆去],那就要之後幾日的看點所在了,也是李賢的能耐所在,毋庸置疑,太平軍中某些角色也會充當幕後的黑後。

(可能大傢伙都沒注意到,其實我有在前幾章時用長孫湘雨的口暗示過,隱藏含義大概就是,她已經想到了逼走李茂的辦法,但是呢,她忙著與梁丘舞爭奪謝家大婦的位置,沒空來理睬這檔子事,叫身為丞相的李賢自己處理,要不然,這丞相還不如讓給她,不信就往前翻翻吧。)

第二問,讀者【不要無敵】問: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