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片尾曲的時候,雷克思考了一下。
這部電影其實並不完美。
後半段雖然場景很強,但劇情是很通俗王道的角色犧牲拖延時間,救兵趕到擊敗敵人的套路,沒有突破太多。
但王道劇情有時候就是能讓人覺得很爽。
就算雷克在前面的劇情裡看到那位法師的言行就知道他之後可能會犧牲去死,就算他看到前面的劇情就能猜到後續肯定會有援軍來到,但真正看到這些情節的時候,他的情緒依舊得到了調動,不由自主地為這劇情而感到激動。
甚至,雷克覺得這劇情更勝一籌,能讓他的心跳加速,就像是置身於要塞之中一般。
當那法師犧牲自己的時候,雷克真實地感受到了悲傷,暗暗捏緊了拳頭,而當號角響起,他真的有一種得到了救贖的感覺。
片尾曲結束,放映室陷入黑暗之中,只有播放器的介面的熒光照亮所有人的臉。
沒有人能說話,沒有人能做出評價。
因為所有的評價都寫在了臉上。
這電影毫無疑問,無論是劇情,特效,表演,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而且,這電影的文化內涵並非傳統的英雄拯救世界,更像是全體人類齊心協力,共同抵抗天災。
將冬狼和魔潮換成洪水和地震都是一樣的。
這電影展現的是人類在面對困境時候所體現出來的不屈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這對於雷克等人是極為震撼的。
西方的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無論是英雄史詩片,還是災難片,大多數都會將視角放在特定的主角身上。
無論是彗星撞地球,山崩海嘯,還是洪水地震,甚至外星人進攻地球,都有猛男主角為了家人挺身而出,拯救世界。
隕石掉下來就派主角一隊人去炸了隕石,地心出問題就派主角一隊人去地核炸了,哥斯拉毀滅城市就派主角一隊人去炸了哥斯拉,遇事不決直接主角炸就完事了。
而且經常出現全世界的人都看著主角一個人拯救世界的場景,就好像其他人都是廢物,只有主角能解決問題。
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是歐美的主旋律。
可這一部《魔潮》顯示出來的,卻是人類齊心協力對抗異族的圖景,在這部電影裡,雖然有個人對抗怪物的場景,但真正取勝靠的是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
在雷克這樣土生土長的歐美人看來,是很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