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陸絆大概就看懂了幾點。
第一是雖然自己現在在恐怖電影領域是大師,但不能一直拍恐怖片,要多拍一些其他題材的電影證明自己。
第二是陸絆如果繼續拍恐怖片,很快就會被其他人追上超越,不及時轉型的話就會被後浪推翻。
“為什麼我要去拍其他題材的電影?”
陸絆覺得很不可思議。
按道理,一個人如果擅長什麼,那就應該去做什麼,強行做不擅長的事情就會出問題,這個是大家都懂的。
要是陸絆真的聽這些分析,去拍什麼愛情片爆米花片,那才是真的翻車。
況且,陸絆現在的電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滿足,更是為了這個世界的和平,在見證過廢都的事情之後,陸絆越來越確信,提高整個世界對於異域知識的接受能力才是在日後的變化中保持文明的最好手段。
假如汙染不可阻擋,那麼主動去適應要比被動地接受更好。
甚至陸絆猜測,造成這些汙染的源頭,那些不可名狀的偉大存在們,或許就是依靠先改造自身,再汙染周圍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存在,透過主動喪失一部分的理性來避免完全的瘋狂。
當然,要真的是這樣,那這個世界的確是差不多藥丸了。
沒有理會這篇文章的內容,陸絆在三月下旬上傳了自己的第二個預告片。
《電影報道》的記者王箐作為曾經第一個面對面採訪了陸絆的人,自從他的電影爆火之後就一直很關注這位導演的一舉一動。
然後王菁就發現,陸絆真的一動不動。
除了常規的電影宣傳之外,陸絆的社交賬號都很摸魚,有時候拍一下樓下的流浪貓,有時候發點今天吃的東西,很休閒,很個人。
最值得粉絲們關注的,大概就是陸絆偶爾發的書籍讀後感和電影評論。
人們試圖透過這些隻言片語來捕捉陸絆最近的動向,以及之後作品的方向。
但這些讀後感和電影評論也挺抽象。
比如看完一部愛情片,陸絆的評論是“電影裡的狗演技很不錯,很可愛,想養一隻”,然後底下的評論就有好多粉絲髮情表示要當陸絆的狗。
又比如讀完一本人物傳記,陸絆的評論是“書很有趣,這個人很有趣”,然後底下的評論就猜測陸絆是不是要邀請這個傢伙進入寂靜計劃的影片裡了。
最近的一條狀態,是陸絆手機拍的一張空蕩蕩的客廳照片,在沙發上有一大面鏡子,裡面卻什麼都沒有。
配的文字是“打掃了一下家裡,很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