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家學淵源
胡楊打算接過煤場所有的債權債務,再注入新的資金。拖欠職工的工資是十一萬元,打算將其轉成股份,由煤場內部按照工齡長短分配。
其他欠款,將由新公司償付。
“我的想法就是把中心煤場和五個營業點都改造成社群小超市,連鎖經營。”
胡楊接下來又給幾人科普了一下社群小超市的概念。
九十年代初,西江市要麼就是商場,要麼就是批發市場,然後就是散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小商店。而超市這種業態,並不為人所熟知。
“你這個想法要得!我在書裡看到過。”
吳茂生興趣盎然,他在書本里還真看到過連鎖經營這個概念。
李浩點點頭,心裡卻在想自己的藥店。要是藥店也按照這個路數發展下去,會不會很叼?
“楊楊,你這個想法倒是蠻超前的。只是,你初期投入的百八十萬資金從哪裡來?”
李浩都不用問,閉著眼睛都知道胡楊手裡最多隻有幾萬塊錢。剩下的資金都壓在認購證上了。
胡楊笑笑:“哪怕是從現在開始正式和煤場談,從商定合同到簽約,再到煤場的清產核資,上級主管部門的稽核批准等等。最起碼需要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到時候咱們的認購證也應該已經變現了。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想辦法籌措資金。”
李浩暗自點頭,琢磨自己現在除了藥店,也沒個正經專案。要不還是和外甥一起搞公司?
吳茂生覺得胡楊嘴裡說的事情很高大上,馬上說道:“楊楊,要不我也在你的公司裡入股吧,你看需要我出資多少?”
多少比較合適呢?幾個人商量了半天,最後敲定新公司註冊資金為一百萬元,其中吳茂生出資十二萬元,佔比12%。李浩出資二十一萬元,佔比21%。最後胡楊出資六十七萬元,佔比67%。
“楊楊,我認識一哥們,他就專門幫人家代辦公司手續啥的。費用也不高,要不我找找他?”
開辦公司的手續本來也不復雜,營業執照等事情就交給了李浩。
“阿茂,回頭你問問吳叔叔,集體企業的改制重組有沒有什麼政策上的障礙?”
實際上在整個九十年代,無論是集體企業的改制還是國企的改制,各地的執行情況並不一樣。直到2003年國家才出臺了第一份企業改制的綱領性檔案,算是結束了之前較為混亂的局面。
“好,我先問問。要不,楊楊,你還是抽空來家一趟吧,我怕我說不清楚。”
吳茂生沒什麼底氣和自己的老子談正事,他便慫恿胡楊自己去問。
“你這傢伙......”
胡楊搖搖頭,心裡卻琢磨哪天還是去一趟阿茂家吧。
李浩抓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打過去問了問,按照人家的要求問胡楊和吳茂生要了身份證影印件。回頭股東之間的投資協議書等等,代辦手續一方會提供,他們三個只需簽字畫押即可。
“小武,走了。”
李浩站起來,喊上韓武一起出了門。
“小舅,等等我,我搭乘你的順風車回家。”
遲了幾秒鐘,吳茂生才追出門去。
胡楊簡直是服了這個傢伙,從這間屋到吳茂生家裡也就一站路,走路十分鐘他都懶得走。
韓武走了,劉東來他們三個人的牌局自然也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