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殿四閣,分別被六大家族牢牢把控。
但是聖教內部也有規定,假如實力不達到上等真裔的境界,就不能擔當殿閣的大學士職位,哪怕資歷再老也不行。
類似的要求還有就是,想做殿閣的協辦大學士,也至少要有中等真裔的實力才可以。
這等於是“上崗資格證”。
孔維泗一直中等真裔,所以就只能擔任“協辦”。但是,禮樂閣又是南都孔氏的傳統勢力範圍,其他人不容插手,所以“大學士”的職位就暫時空著。
什麼時候孔維泗修為到了上等真裔,再就任大學士的職缺。在此之前,孔維泗以協辦大學士的身份“暫理”整個禮樂閣的全部事務,這一“暫理”就是多少年,其實還是事實上的禮樂閣一把手。
宇文述學笑道:“所以呢,原本禮樂閣在兩殿四閣之中排名第四呢,其大學士也應該排第四位。但由於孔維泗只是‘協辦大學士’,所以就個人排名而言,他只能排在最後,畢竟人家演易閣就算是第六機構,可人家一把手是正式的大學士。”
那麼加上教尊的話,孔維泗就是聖教的第七大佬。
他排在所有正式大學士之後,但又明顯高於所有其他的協辦大學士,畢竟他事實上執掌一閣。
地位當然也算蠻高了,只不過現在的排名比較尷尬而已。當面一般沒人敢說什麼,但背後肯定有人拿孔維泗的排名取樂。
秦堯:“看來南都孔氏是聖教七大家族之中最弱的了?”
宇文述學搖頭:“相反,南都孔氏原本是第二強的,僅次於聖城的孔氏。”
“只不過八十年前那場外敵入侵的慘烈戰爭之中,南都孔氏奮起反抗殺得最慘烈,也死傷最慘烈,所以損失了很多精銳;”
“再後來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對外爭鬥之中,他們南都孔氏不幸又是衝殺在第一線的,所以又折損了不少資深強者,這才導致了南都孔氏目前的衰弱。”
“但南都孔氏兩次大的犧牲都是為國為民,所以立身極正,沒人敢因它的衰弱而擠掉它七大家族之一的位置。於是就算短時間內沒有超級強者,但大家依舊認同它的地位。”
竟然是這樣。
別的不說,八十年前那場抵禦外辱的戰爭,是整個族群生死存亡的戰鬥。南都孔氏能夠奮起抗爭,和來自倭國的遺族家族血拼到底,這本身就值得欽佩。
至於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對外戰爭,牽扯到東西方遺族世界的碰撞,南都孔氏同樣損失慘重。
這也就導致了南都孔氏的人才後備資源比較差。比如說別的家族除了家主之外,往往還有一個甚至兩個上等真裔的“備胎”。一旦家主老了或死了,“備胎”馬上補缺成為新的大學士。
南都孔氏不行,替補成員的板凳深度不夠,上任家主、也就是孔宰予的父親離世之時,孔維泗的幾個叔叔當中沒一個上等真裔。於是孔維泗倉促接班,直到現在也還只是箇中等真裔。
底蘊被打掉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