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分曹回答:“分內之事,自當不遺餘力。”
陳三郎知道他性耿直,為天下憂,屬於典型的老派儒家人物,也不多說,看過宗卷,說道:“先生,我既然身為一縣之主,那上下所有開支自然不能讓先生付出……”
他卻是知道縣衙周轉困難,周分曹就用自家裡的錢糧支援,耗費不小。
周分曹忙道:“我已舉家搬到陳家莊,公子何分彼此,如此說辭,便是見外,難不成還要我搬出陳家莊?”
聞言,陳三郎啞然失笑,卻心情欣慰。
又聽周分曹說道:“時勢維艱,覆巢之下無完卵,周某絕非那等迂腐不堪之輩,相比國亂,家虧如何?”
陳三郎默然,隨即說道:“周公大義,惜朝廷不用。”
周分曹肅立不語。
苦讀經義,科舉考試,一朝金榜題名,誰不想出仕,做一番轟烈事業?
然而仕途兇險,人心叵測,周分曹走馬上任,本要勵精圖治,卻得罪了豪門權貴,最終落得罷官回鄉的下場。這些年來,人情冷暖,早已品嘗足夠。其實他未嘗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只是元文昌一心要將他網羅麾下,為己所用,因而用上了手段,使得周分曹一直鬱郁不得志。
周分曹早看出元文昌狼子野心,故而不肯屈服。
元文昌不想落一個禍害賢良的惡名,也不強逼,只時不時派人來當說客遊說,反正只要周分曹留在揚州,便是鳥兒在籠,飛不出掌心。
不曾想周分曹居然屈尊去當了陳三郎的幕僚,倒是始料不及的事。
陳三郎固然貴為新科狀元,連中三元,風頭強勁,但畢竟一無根基,起點也是低得很。若假以時日,或有可能成長起來。問題是當下時局,哪裡還有陳三郎崛起的時間空間。
再說了,周分曹也是堂堂進士出身,當過大官的人,並且本身名望不低,居然願意向一個後輩低頭,替其做事,委實讓人不解。
當這個訊息傳到揚州,元文昌冷笑說了句:“匹夫老矣,立於危牆,某日定教其不得好死。”
心中恨極。不過要圖謀大事,一時半會也不想在這方面糾纏。
衙門內氣氛有些鬱郁,過了會,周分曹似乎已經靜下心來,吐一口氣,徐徐道:“亂世出英雄,公子非池中物,當騰飛青雲。到時候,周某自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能說出這番話,顯然已經想通了某些關節。
陳三郎大喜,拍手笑道:“得周公此言,陳某定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