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終於吃飽的時候,詩會已經進行到第二階段,端午賦詩了。
這等場合,因為有前例依循,許多學員預先就寫好了詩,成竹在胸,交上去即可。
對此無人幹涉,反正又不是嚴格的詩會,也沒有多少名利可爭,彼此心知肚明,何必理會太多?
一炷香很快過去,有數十人交了作品。
評審這些作品比較簡單,基本讀一遍,便知水平高低。約莫小半個時辰,所有作品審完,得出前三名,當眾誦讀。
第一名獲得者,赫然是秦羽書。他寫的是一首七律,名曰《端午感懷》,格式齊整,韻律合拍,算是不錯的一首應景詩作。
秦羽書昂首挺胸,自矜得意,還特意往陳三郎那邊瞧了一眼。可惜陳三郎頭也不抬,正在認真地對付一盤飯後水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哼,故作姿態……”
秦羽書最看不慣這份淡然模樣:“待會當面切磋,讓你啞口無言,看還能如此雲淡風輕否?”
詩會第二階段波瀾不驚地過去,稍作休息,今晚重頭戲來了。
交流切磋,當然是表面上的說法,實則唇槍舌劍,絕不會留半分情面。秦羽書和陳三郎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積壓到現在,心中一團火早熊熊燃燒,不可抑制。
過去恩怨不提,最近的科考,被陳三郎搶了第一,就讓秦羽書感到極其不服氣。在他看來,科考完全是因為杜學政偏心的緣故,陳三郎只是個新晉秀才,憑其本事能否獲得鄉試資格都成疑。
杜學政乃朝廷大員,秦羽書縱然不忿,也不敢去質問,唯有把氣撒到陳三郎頭上。
那麼,今天晚上,藉著端午詩會,當著學院所有生員和教授的面,定要讓陳三郎輸得無地自容,方洩這心頭一口惡氣。
就見秦羽書背負雙手,大踏步來到陳三郎面前,拱一拱手:“陳道遠,秦某不才,想要跟你討教一二。”
陳三郎嘆了口氣,望著他:“何必呢。”
秦羽書冷哼一聲:“你要是不敢接就自動認輸。”
陳三郎眉頭一挑:“比什麼?”
“對子。”
對聯是秦羽書心頭一根拔不掉的刺,這根刺源於朝山寺,源於分曹公的那副絕對,源於被陳三郎當眾打臉。陳三郎之所以能獲得周分曹杜學政他們的青睞,很大因素都是因為對子。
秦羽書覺得,如果當初對上絕對的是自己,那麼現在就沒有陳三郎什麼事了。
聽說是以對子決雌雄,一眾學院生員大感興奮,這可是比賽詩詞更直觀更講究急智的切磋形式,自然也更加精彩。
陳三郎道:“好,你是前輩,先請!”
秦羽書毫不客氣,張口就唸出一對:“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此句一語雙關,又暗諷陳三郎身形瘦削,尖嘴猴腮,端是一開口便咄咄逼人,火藥味十足。
跟秦羽書親近的生員們當即拍手叫好,增助聲勢,就看陳三郎如何以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