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斬邪筆趣閣> 第四十二章 江上問名,門戶報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二章 江上問名,門戶報喜 (3 / 3)

這叫“金錢報喜”,是本地一個俗例。

這時候,陳三郎回到家,自然又是一番景象,足足熱鬧了大半個時辰,眾人才慢慢散去。

華叔準備好三牲,分別是雞、鴨、魚,也就是俗稱的“小三牲”,一一擺在陳家神臺之上。

陳王氏帶著陳三郎跪拜祭祖,瞧見一臉堅毅的兒子,婦人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

……

衙門後院,黃縣令面色陰沉地聽完鐘捕頭稟告,一時驚怔得說不出話:陳三郎考中秀才他不覺得意外,畢竟考到了院試這一關,怎能沒幾分才學?可此子怎麼能得到虎威衛大人物的賞識?

聽鐘捕頭說是因為一首詩詞的緣故,但具體內容鐘捕頭卻沒聽清楚,無從瞭解。

事態的發展變化真是讓人始料不及,本該是一隻孱弱綿羊,突然就變成渾身是刺的刺蝟,根本下不去手了。

沉吟半餉,黃縣令問:“老鐘,你可知道神威衛的人為何會在南陽府出現?”

鐘捕頭回答:“應該和那頭吃人妖魔有關系,雖然府城嚴禁訊息外傳,但出了這般事故,如何能瞞得住?”

管轄境內,有妖魔作祟,刺史大人不可能坐視不理,派遣神威衛下來巡視鎮壓,再合理不過。

旁邊張幕僚進言道:“大人,其實也就是問個姓名而已,也許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

黃縣令嘆了口氣:“萬一呢?萬一那人真得賞識此子,到了府城問起,也就幾句話的事。但很多時候,一句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一群人的命運。”

過得這段日子,他慢慢從侄子遇害的悲痛中走出來,開始變得冷靜。其本就是個很有耐心的人,這才能等到老縣令致仕,從而取而代之。

張幕僚默然,承認大人說得對。哪怕萬分之一的可能,但和虎威衛扯上了關系,就是一種潛在的巨大風險。稍稍行差踏錯,不但前程毀於一旦,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黃縣令黯然道:“此事暫且作罷,靜觀其變。陳三郎是蛇是龍,是魚是蟲,看看便知。”

一般來說,考到了秀才功名,下一步就會進學和遊學,都是一種歷練,藉此廣結人緣,並積蓄聲望名氣。

名者,看似虛妄,實則重中之重。聖賢有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又說“慎器與名”;更有誡語:“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無不說明“名”的重要性。

考到秀才,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表現至關重要,三年後的鄉試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考,考的不僅是才學,不僅是文章,更是個人的積累底蘊。在這三年間,如果籍籍無名,沒有突出之處,甚至連鄉試的考試資格都拿不到。

鄉試資格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歲考裡成績出眾拔萃;二是得到官紳名流推薦。

兩者其實都需要聲望支撐。

人情練達即文章,自古到今,死讀書的書呆子從來都難以登堂入室,哪怕考過了試,也無法在複雜的官場上立足。

黃縣令一言做了定奪,鐘捕頭和張幕僚自然不會有意見,反正這事,本就是縣尊大人的私事,大人都能夠看得開,作為下屬又有什麼看不開的?倒是江草齊斬殺官差逃走之事,遲遲不能結案,卻是令人頭疼。無奈之下,只得出文書,將江草齊列為逃犯,並透過驛站將文書送到其他府縣,請求協同緝拿。

又派衙差將陳家眾人帶上堂詢問,問是否對江草齊殺差逃走之事知情,陳王氏等人自是一口咬定不知——他們本就不知,從頭到尾,都是陳三郎在策劃。

黃縣令不敢用刑,問過之後,只得放人回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