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章 (1 / 2)

趙蓉蓉贊了一回趙鶯鶯的針線,卻沒有說什麼——這就好比做最簡單的活計,橫著縫一個布口袋,學了幾年針線的巧手是那個樣子,才拿針幾個月的小囡囡也是那個樣子,這也做不出花兒來。

此時王氏正在織機錢紡綢,手上不停,嘴上問兩個湊在一起做針線的女兒:“你們兩個在做些什麼,也帶契芹姐兒。可別讓她只知道在巷子裡瘋,雖然才五歲,也該知道一點女孩子樣兒。”

王氏膝下三個女兒,大女兒蓉姐兒最是文靜溫順,二女兒鶯姐兒沒有那麼溫順,卻也很沉靜——其實這還好一些,她們將來也必定是在市井人家裡討生活的,似蓉姐兒一般,她心裡還要憂慮呢。

唯獨只有最小的芹姐兒和她兩個姐姐都不同,人來瘋一般也不知道和誰學的。家裡兩個姐姐學做針線,她是坐不住的,撒腿就往外跑。這個樣子倒是把個女兒家都要學的女紅當作了老虎一樣,也不知道一兩年後她開始學這個,要多難熬!

趙蓉蓉遠遠地應了一聲:“芹姐兒就算是在巷子裡,也是和自家兄弟姐妹玩耍,娘多想了——我和鶯姐兒在做針線,鶯姐兒手工好,又細致又妥帖,比我做的還強呢!奶和外婆果然是見識多,當初看鶯姐兒拿個針、撚根線就能下定論了。”

趙家祖母方婆子和王家外婆姚氏,兩個人在這上頭確實有些門道。王氏隔著門簾子就笑道:“你奶當年做接生婆走街串巷,進了多少大戶人家的內宅,見過多少小囡的針線,自然有見識。至於你外婆,一個人正經做針線娘拉扯你舅舅和我,自然更不必說了。”

說著得意炫耀道:“當初你外婆手藝好,做的繡品值錢,就算比不得那些一副繡屏上百兩的名家繡娘,也算是個出色的了。那時候只靠著你外婆一個人,我和你舅舅就過的比巷子裡好些人家孩子好了!你舅舅當初到醫館裡做學徒學醫不要花錢?我出嫁的時候不只有一雙頂會織綢的手,還帶著一張織機,這些不要花錢?全靠著你外婆一針一針做出來的。”

只是興高采烈之後又是不忿:“只是你外婆從來看我不上,說我手指頭笨,腦子也一般,做不來精細活兒,也就跟著她學些紡紗織綢罷。比起做普通針線要賺錢,也是將來家裡的一個進項。”

趙鶯鶯心裡贊嘆了一回,自家外婆倒是很聰明。像趙家和王家這樣的,家裡女孩子頂了天了又能有什麼前程?出嫁家裡也補貼不了多少,未來日子過的如何,還是要看他們自己。

這樣一門能帶來進項的手藝就相當不錯了,一則給家裡補貼,似王氏這樣做的精的勉勉強強能養活一個家了。另外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靠著這個在婆家腰桿也能硬一些。

譬如如今方婆子是跟著趙吉一家吃飯生活,她雖是婆婆,也要常常幫襯家務,做的家務活不比王氏少。除了她不是個非要調理媳婦的,也是因為王氏賺錢多,與其讓她把時候都花在了做不完的零碎家務上,還不如專注著織綢賺錢呢!

正說著話來,外頭有人叫門:“方大姐方大姐,你在家?”

方婆子此時正在東廂房廊子下摘豆角,聽到有人喚她,立刻就去開門。開啟門閂,果然是極熟的老姐妹,正是一條巷子裡住著,和方婆子平常很有往來的周嫂。

早些年方婆子是專門做接生婆的,算是三姑六婆裡頭的一樣——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接生婆也就是穩婆,都是一些市井婦人。

這些人因為常常在大家小戶走動,不合綱常禮儀,往往遭到一些鄙棄。不過能有那樣鄙棄的都不是小門小戶,小門小戶人家的女孩子拋頭露面的好多著。說不得哪家就有一個三姑的大姨,一個六婆的姑媽,誰看不起誰呢?

這周嫂往常做的是賣婆,常常提著一個竹撞各家賣些女眷用得著的小東西,針頭線腦、翠花首飾、胭脂花粉、香胰子之類。因為是女人,可以隨意進出後宅,算是一樣生意了。

不過周嫂並不只是靠著做賣婆過日子,她年輕時嫁給了太平巷前面的張駝背,後來張駝背死了,她守寡有二三十年,一兒半女都沒有。因此沒得指望,只要錢攢著好給自己養老。

這樣勉強餬口都不能夠的賣婆自然就不成了,因此這周嫂也做媒婆,與人保媒拉纖,若是成了也賺他一筆謝媒錢——不過這種事兒少,多的還是做媒婆私底下的行當,馬泊六。

馬代指女孩兒,六代指男孩兒,泊有停泊的意思,所謂馬泊六就是在男女之間牽線搭橋者。只是馬泊六不等同於媒人,她們撮合的往往是不正當男女關系。譬如有富貴人家的妻妾耐不住寂寞尋著要偷情,又有男子想要偷別人家老婆、女兒的,總之都是託到馬泊六門下,花幾個風流錢,做一段作孽事。

原本馬泊六和媒婆並沒有什麼關系,不過如今風氣早就不如初初開國時候淳樸了,凡是做媒婆的幾乎都身兼著做馬泊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