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鶯鶯傳原文> 第65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章 (2 / 3)

趙鶯鶯想到這件事立刻就能從椅子上跳下來,只不過這時候家裡人都在,她突然有什麼反應很是奇怪,所以強忍了下來。等到回了屋子,她就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具體想這件事。

首先,揚州估計沒事,這至少讓她放心一大半——雖然這麼說不對,但事實就是如此,趙鶯鶯更多時候只能想到自己一家人,然後就是熟識的街坊鄰裡親朋好友。而這些人都生活在揚州,不管怎麼說,至少性命無憂。

實際上想也知道,揚州這種地方輕易也不會出事。

首先這裡就不是常常出事的地方,不像齊魯、晉中、冀中、甘陝這些地方,不是旱災就是決堤,好容易收成好一年,其實也沒有多少存糧——因為這些地方地力大多很薄,再加上地主催逼的緊,底層農民其實是沒有好日子的。

其次,就算百年一遇的,揚州出事了,朝廷也不會放著不管。這裡可不是那些籍籍無名之地!這裡是全國最繁華富庶的地方之一,上百萬的人口,八大鹽商,佔全國稅賦的比例......無論哪一樣拿出來都是不可小覷的。這裡不是不會出事,應該說是朝廷不會讓這裡出事。

更何況揚州富庶,這樣讀書人就多。讀書人多,朝廷裡做官的人就多,那些官老爺們能坐視家鄉出事不管嗎?還不是趕緊督促賑災辦事!

揚州既然不會有事,至少不會有性命攸關的事情,那麼會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趙鶯鶯腦子裡面一條一條地過,想到什麼就拿筆記下來。

第一,最明顯的,物價一定會上漲。其中最明顯的顯然是糧食,一旦發生災荒,第一件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糧價上漲。不管朝廷怎麼嚴厲懲處都沒有用——趙鶯鶯記得,自己曾在長春宮見過皇帝發脾氣,就為了災區糧商哄抬糧價,根本不管朝廷的明文。

當時這件事砍了許多腦袋,包括一個知府官,幾個縣令官,以及一大批糧商。甚至一些沾邊的糧商也因此受到了罰銀的處理,至於具體罰銀多少,全看沾手的糧食有多少斤。

但是沒有用的,只要利潤足夠,這些糧商和官員還是會鋌而走險。趙鶯鶯沒讀過什麼書,但是揣摩人心還是會的。

趙鶯鶯心裡打定主意,到時候一定要提前想個由頭讓家裡人買一些糧食,這只是給自家吃而不是囤積居奇。

不是趙鶯鶯不知道這個能賺錢,只不過她心裡過不了那一關。發這種人命財,她是做不到的——雖然那種時候她不做自然有人去做,她避開這個根本沒有意義,但是圖個心安!

第二,那時候揚州城的治安恐怕不會太好。到時候或者住回到趙家小院,或者將外婆一家接到自家來住。家裡可只有趙吉一個成年男丁,其他的都是老弱婦孺,實在是太危險了。所以還是人多住在一起安全,真有個什麼事還有人搭把手。

第三......趙鶯鶯想了很多,寫了滿滿的一大篇。等到吹幹了墨,就把這張紙疊的小小的塞進荷包裡貼身帶著。這是怕家裡人發現,到時候沒法解釋,也是為了提醒自己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趙鶯鶯把這件事記下了,但是說卻沒那麼容易。想想看吧,自家一個八歲的女兒突然和你說之後幾個月家周圍要一直下雨,勸說你做出種種措施。這種事情,你該怎麼想,你該怎麼做。

更多的人恐怕只當這是一個笑話,有一些人就算因為氣候異常而放在心裡,也不見得會有什麼行動。

所以趙鶯鶯並不打算輕易說出這件事,這件事還有時間,她想要仔細謀劃,至少不能讓自己說了等於白說。

打定主意之後趙鶯鶯就顯得心事重重起來,畢竟心裡掛著事情。在窗子底下打結子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的,趙蓉蓉多看了她好幾眼。好在趙鶯鶯打結子已經熟的和吃飯喝水一樣容易,就算心思飛到天邊去了也沒有影響她做活兒。

趙蓉蓉本想問趙鶯鶯是不是有什麼事兒,後來又覺得小孩子能有什麼事兒。再者說了,真有什麼事她自然會說,於是便放下了。

過了端午之後真是極熱的,上午還好一點,下午熱的讓人發暈。趙鶯鶯和趙蓉蓉就去睡午覺,不只是她們倆,趙家全家都睡午覺去了。這麼熱做什麼事都做不出來,要是熱出個好歹反倒是麻煩。

等到日頭偏西的時候一家人才起身,好在夏日裡白天長,晚飯遲一些吃,做活的時間也就一樣長了。

趙鶯鶯手上打結子,看趙蓉蓉繡花,覺得咋舌。這也就是用的棉布棉線做一些粗活計了,如果是她上輩子,這麼熱絕對是不能做活的。因為手上會出汗,上等的料子和絲線哪裡經得起汗漬。

實際上,要不是她汗輕,哪怕是最熱的時候也不大出汗,手汗更是別提,她現在就連結子都不會打。這些結子大都是絲繩,也同樣怕汗漬浸染。

正在做活的時候,有人自外面進東廂房。趙鶯鶯和趙蓉蓉做活都是一起到趙蓉蓉東廂房這邊的,這樣兩個人一邊做活還能一起聊天,算是消解一些無聊。

來的人不偏不倚就只往東廂房,這顯然是找趙蓉蓉或者趙鶯鶯的,而且還得是和她們兩個格外熟悉才行。

果然,來者一撩開門簾子趙蓉蓉就站了起來,又驚又喜:“瑞娘,你怎麼這時候來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