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章 (3 / 3)

雖然只是一個字,但是那絕對睡不好乖順的意思。而且那就好像是一個刻意的語氣,總之格外惹人生氣。孫氏當即怒道:“二伯孃和你說話呢,沒聽見嗎?趙家怎麼生了你這個不懂禮數的東西!”

趙鶯鶯似乎沒當一回事一樣,慢吞吞道:“我只是不覺得有必要答二伯孃的話罷了,先不說冬日水冷兌些熱水洗東西不算什麼。就是有什麼...我這些也沒有吃過二伯孃家的米,這事兒且輪不到您來管呢。”

趙鶯鶯從上往下打量孫氏:“您幹嘛要找我的事兒呢?我可是姓趙的,這家裡正正經經的女孩子。至於您,您不是姓孫嗎?真要是有什麼事,即使我是小輩,這家裡恐怕也是向著我的。”

這是宗族制度下深深的惡意,在本姓人與外姓人的爭執中,宗族當然都會向著和自己同姓的人。即使這是一個女孩子,但是就是比作為外姓人的婦女高上一層。

趙鶯鶯當然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習俗,但是這時候用來刺痛孫氏卻一點兒負擔都沒有。

孫氏果然立刻氣的說不出話來,趙鶯鶯也不怕她向之前那一次一樣恐怕要打自己:“您可別生氣,生氣要打人更不必。還是那句話,我不是吃你家的米長大的,您可管不到我身上。真要來,我可就跑了。”

趙家小院就只有這麼大,雖然王氏和趙蓉蓉在屋子裡,趙鶯鶯也不怕。自己只要跑兩步就能關門——反正她又不是孫氏的女兒,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最終孫氏果然什麼都做不了——她在趙鶯鶯冷冷的目光裡忽然有一種害怕!她覺得她越來越不認識這個侄女兒了,她似乎和以前不一樣。不過她以前也沒有怎麼注意這個侄女兒,所以也不能確定。

只不過這讓孫氏意識到了,趙鶯鶯和王氏一樣不好惹。她甚至沒有趙蓉蓉的溫婉和臉皮薄——她之後很少再專門針對過這個侄女兒了!

只不過撒氣在趙鶯鶯身上不成就只能往她女兒身上去了,正如趙鶯鶯說過的,她沒吃過孫氏家的米,她管不著趙鶯鶯。所以反過來說也成立,蕙姐兒她們是吃她家的米長大的,所以她怎麼管教都有道理。

趙鶯鶯根本不把自己和孫氏交手算一件事,等到清洗完了才叫大姐趙蓉蓉。趙鶯鶯身高不夠,不好把被面掛上晾衣繩。

兩姐妹一人提著被面的一端,趙蓉蓉輕輕一甩,把被面一端甩過晾衣繩,然後再拉扯平展。

“噯!好勤謹的姐兒,還是方姐姐家的女孩子調理的懂事。不像是我家隔壁姓孟的那家,那家閨女也十六七了吧,橫針不動豎針不拈,整天只知道躺在床上挺屍。到如今婚事還沒有定下來,這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誰家都瞧不上一個懶閨女唄!”周賣婆又提著她的小竹撞上門了,臉上笑意盈盈的。

今日天氣晴好,如果不是想後面還有晴朗日子的,都忙著打掃洗曬。無論是因為自己忙碌,還是因為不想打擾別人忙碌,一般不會上門做客。

方婆子見是周賣婆也滿臉堆笑:“說什麼說什麼,不過是幫著家裡做些許小事而已。你這樣誇,沒得誇壞了女孩子,她們若是尾巴翹到天上去了怎麼算?”

周賣婆笑著道:“我這是實話實說,難道有好的還不誇?”

說著兩個人就到一角說悄悄話:“方姐姐,我與你說。我有一樁好親事與你說,官河上面開河船賣小食的史家你知不知道?雖然只不過是個河房小酒家,可也算是有些本錢了,人家也是在岸上置了宅子産業的——還有活錢,做小食生意的日日都有活錢走手上過,日子可滋潤。”

方婆子聽到這個頗有些動心:“這樣聽著倒是不錯,若是後生好,自然沒的說。說起來我家蕙姐兒翻過年去就十五歲了,正是要說親了,你倒是及時雨。”

這話聽的周賣婆連忙擺手:“哎哎,我的方姐姐,可不是這樣!上回我不是就與你說了麼,我就是做媒也只是給你家老大和老三做,至於你那老二媳婦,我惹不起!若是做了媒,日後有個不好,找我的麻煩怎麼說?”

“周嬸子不用擔心,你給幾個小丫頭片子找的婆家我自然會看看好不好。最後出了事,我也不會找周嬸子。”孫氏悄無聲息地從這一角梔子花樹後面閃了出來。

她說是這麼說,周賣婆卻不能相信,只笑著打哈哈,想要混過去。孫氏卻不會願意她這麼簡單混過去:“周嬸子怎麼說?要不然剛剛說的那個官河上開河船的史家,咱們兩家就相看相看?”

她這麼說周賣婆可不敢應:“侄媳婦剛才聽岔了,這官河上開河船的史家雖然拜託我打聽,但人家已經有屬意的姑娘了。我之所以來說,其實是為了蓉姐兒。”

孫氏認定這是她在扯謊,因為之前根本沒有聽到周賣婆說這個,當即冷笑:“周嬸子,我曉得世人都是捧高踩低的,這些日子外頭對我家和老三那家可是一個地上一個天上。我卻沒想到,你這個家裡認識的長輩竟也是這樣的人。”

周賣婆則是隻能苦笑:“侄媳婦這句話不是挺明白的麼?我就直與你說了吧,不是我捧高踩低,是人家官河河船上史家的意思。人家自己決定的,要的是蓉姐兒——也不能說是要蓉姐兒,只說是要三侄兒家的女孩子。”

說著又補了一句:“侄媳婦別生氣,這世界上的事情不就是這樣。你仔細想想,你將來給蘊哥兒挑媳婦想要個什麼樣的。您若不是蕙姐兒她娘,憑良心說,蕙姐兒和蓉姐兒選哪一個?自然是要選一個有豐厚嫁妝。”

有一句話周賣婆沒說,那就是蕙姐兒有這麼個家帶累,人家也要再看一看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