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一切證明,主人對生活的需求很低,長期保持不變。
這位柴老伯生活清貧,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喪偶。
左側牆上,掛著一張兩尺寬、三尺高的烏木鏡框,裡面排列著四十多張黑白照片。
照片中,除了柴老伯本人,還有一位氣質出眾的女性,一定是他的妻子。
既然這種家庭照裡面沒出現孩子,就證明,他和妻子是不育或者丁克家庭。
我從右側牆角書架上的十幾本外文書名字,印證了結果是後一種——丁克、喪偶、絕後。
這三座大山,壓在柴老伯頭頂,導致他已經失去了生活的未來,完全陷入了抑鬱症的深淵。
“柴老伯,你是不是左臂、左腿有麻痺感?”
柴老伯點點頭,用力捏著雙腿膝蓋。
“老毛病了,人老了,老年病……”
“睡到凌晨的五點到七點之間,五臟六腑像是翻江倒海,然後腦子突然變得無比清醒,就像夏天晚上看到閃電一樣?”
柴老伯盯著我,再次點頭。
“那時候,你眼前雖然沒有鏡框,但這些照片——”
我指向了鏡框,柴老伯被我說的話控制,望著鏡框。
“一張一張,出現在你眼前,照片都是活的,你能聽見照片上的人開口說話,對嗎?”
“你——”
柴老伯驚呆了,連連點頭,熱淚盈眶。
中醫學上,他這種情況叫“憂思過度症”。
心理學上,叫“心理壓力過重致幻症”,約等於是重度抑鬱,雖然可以服藥醫治,但幾乎是不可逆的。
清代著名醫學家、“溫病四大家”之一的國手神醫葉天士曾經在《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未刻本葉氏醫案》中全都提及一個醫案,即“《長恨歌》絕症”,與柴老伯的症狀完全一致。
自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唐明皇就患上“憂思過度症”,幻聽、幻視、幻覺,總以為楊貴妃還活著,就在自己身邊。
白樂天在《長恨歌》中描述楊貴妃居於海上仙島,“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等等曼妙姿態,全都是唐明皇的幻覺。
愛越重,心越痛。
在這場痛徹心扉的生離死別中,亡者已經解脫,生者仍然負重。
“人死不能復生,活人不能讓死人折磨,你說呢?”
柴老伯突然嚎叫起來:“不,不……小娟她沒死,她還活著,她就在這間屋子裡,我能看到她……”
他的情緒過於激動,我安慰了幾句,準備離開。
心病還要心藥醫,但人死不能復生,他的妻子死了,其他人根本難以代替。
柴老伯走到鏡框前,雙手撫摸著妻子的照片,痛哭流涕,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