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勝對這件事也不太情願。
就跟周紹寧差不多。
這是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陌生領域,而且還要跟三星去鬥去搶……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不僅運作難、挑戰大,而且還要承擔巨大的潛在風險。
萬一未來OLED屏的產業不行,那這努力不就白費了?
大家都是分分鐘手裡千八百萬的大老闆、大富豪。
花了那麼多的時間,投入了那麼多的精力去幹一件事,卻前途未卜、兇險很大,甚至還可能會得罪三星這樣的科技巨頭,這怎麼看怎麼不划算。
不過,傅勝跟周紹寧有一點不同。
他足夠年輕。
衝勁很足。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傅勝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完全都是靠著周大老闆的栽培和提攜。這跟周紹寧可不一樣,沒有周不器的時候,周紹寧就已經是大人物了,已經是谷歌大中華區的總裁了。
當初之所以選擇了創辦愛斯達,那也是被周不器搶過去的!
當時,周紹寧接到了兩個召喚,他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投靠紫微星的周老闆,去創辦愛斯達;另一個是響應阿里的馬老闆的號召,去創業做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資訊化管理的快遞公司,也就是上一世他在阿里的羽翼下創辦出來的百世快遞。
只不過這一世在選擇的時候,他覺得做智慧手機更符合自己的理念。
對傅勝來說,既然領了任務,那就不再猶豫了。
什麼助理不助理,風險不風險的……
周大老闆已經有了安排,那就只能是華山一條路,硬著頭皮往前衝了。
通常來說,美國企業之間的併購,都要有一定的緩衝期,要給相關部門對這筆交易做出審查。
比如萬達收購AMC院線,哪怕雙方簽字畫押了,也不能著急,要再等大半年的時間,等相關部門給出最終的回覆。得到了認可和批准,萬達才會正式的入主AMC院線,進行品牌的整合、戰略的調整和業務轉型。
也有例外。
就像思科收購熊貓移動。
首先,就是這筆交易不存在任何監管不過的風險。
所有的審批,就是走一個流程。
其次,熊貓移動不是上市公司,有著很簡單的股東結構,運作起來更容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科技行業等不起。
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
多等一天,那都是瞬息萬變,要是等上大半年……到了那個時候,市場都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所以就不能等,雙方簽字畫押了,思科就會馬上入主熊貓移動,全面接手。
對傅勝來說,就解脫了。
接下來可以全身心的做好「助理」的工作了。